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鼠胚大脑神经元的体外缺血模型,就氯胺酮对神经元缺血性损伤时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应用无血清原代培养大脑神经元细胞的方法,经神经微丝染色证实为富含神经元的混合培养细胞。采用普通培养设备和自制密闭容器对神经元进行缺氧结合无糖处理,取培养上清液于缺氧前及缺氧后不同时间点,测定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O)、谷氨酸浓度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同时测定细胞内的NSE浓度。并提取细胞内总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观察缺氧前后细胞内NSE表达量的变化。基于上述实验,将缺氧细胞随机分组,于缺氧处理开始时给予不同浓度的氯胺酮,观察细胞外液LDH、NSE、NO、谷氨酸和细胞内NSE的浓度,同时测定NSE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缺氧1h后上清液中的LDH浓度即可见明显升高(P<0.05),缺氧3h和5h组与对照组比较虽有明显升高(P<0.01),但其升高程度与缺氧1h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缺氧1h后上清液中的NSE、NO、谷氨酸浓度即可见明显升高(P<0.01),细胞内NSE浓度可见明显降低(P<0.01),缺氧3h和5h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P<0.01),升高程度与缺氧1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缺氧1h组给予氯胺酮后,随浓度的增加,细胞外液NO、NSE浓度逐渐降低,细胞内NSE浓度则逐渐增高,至100μmol/L时接近正常水平,而LDH的变化无明显规律,谷氨酸的变化与氯胺酮浓度无明显相关性。缺氧5h组给予氯胺酮后,随浓度的增加,细胞外液LDH、谷氨酸浓度逐渐降低。缺氧0.5h后即刻,可见细胞内NSE基因表达量天津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昌仁摘耍明显升高(P<0.01),给予不同浓度氯胺酮后表达量逐渐降低。结论:氯胺酮对体外培养神经细胞的缺血损伤具有部分保护作用。本实验表明其保护机制与非竞争性拮抗NMDA受体和抑制谷氨酸释放,阻断EAA与受体的结合,减少有害自由基NO的生成,调节某些保护性因子的表达及稳定细胞膜通透性等机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