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对原代培养鼠胎大脑神经元缺血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pe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鼠胚大脑神经元的体外缺血模型,就氯胺酮对神经元缺血性损伤时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应用无血清原代培养大脑神经元细胞的方法,经神经微丝染色证实为富含神经元的混合培养细胞。采用普通培养设备和自制密闭容器对神经元进行缺氧结合无糖处理,取培养上清液于缺氧前及缺氧后不同时间点,测定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O)、谷氨酸浓度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同时测定细胞内的NSE浓度。并提取细胞内总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观察缺氧前后细胞内NSE表达量的变化。基于上述实验,将缺氧细胞随机分组,于缺氧处理开始时给予不同浓度的氯胺酮,观察细胞外液LDH、NSE、NO、谷氨酸和细胞内NSE的浓度,同时测定NSE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缺氧1h后上清液中的LDH浓度即可见明显升高(P<0.05),缺氧3h和5h组与对照组比较虽有明显升高(P<0.01),但其升高程度与缺氧1h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缺氧1h后上清液中的NSE、NO、谷氨酸浓度即可见明显升高(P<0.01),细胞内NSE浓度可见明显降低(P<0.01),缺氧3h和5h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P<0.01),升高程度与缺氧1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缺氧1h组给予氯胺酮后,随浓度的增加,细胞外液NO、NSE浓度逐渐降低,细胞内NSE浓度则逐渐增高,至100μmol/L时接近正常水平,而LDH的变化无明显规律,谷氨酸的变化与氯胺酮浓度无明显相关性。缺氧5h组给予氯胺酮后,随浓度的增加,细胞外液LDH、谷氨酸浓度逐渐降低。缺氧0.5h后即刻,可见细胞内NSE基因表达量天津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昌仁摘耍明显升高(P<0.01),给予不同浓度氯胺酮后表达量逐渐降低。结论:氯胺酮对体外培养神经细胞的缺血损伤具有部分保护作用。本实验表明其保护机制与非竞争性拮抗NMDA受体和抑制谷氨酸释放,阻断EAA与受体的结合,减少有害自由基NO的生成,调节某些保护性因子的表达及稳定细胞膜通透性等机制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术中回收式自身输血在脊柱侧凸后路手术中临床应用的有效性。观察异体输血和术中回收式自身输血前后脊柱侧凸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视网膜变性也可因外界刺激引起.其中N-甲基-N-亚硝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是广泛分布在环境中的亚硝基化合物,它可引起许多动物发生视网膜变性.尽管形态学的观察结果
研究目的:目前,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已从临床观察进入到分子水平,为了进一步了解其机理,该研究:1.观察不同浓度米非司酮作用下体外培养的子宫肌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应
在0-1.45 MPa压力范围内,测定了293.15 K、323.15 K、353.15 K、373.15 K温度下二甲醚-甲醇二元体系的汽液相平衡数据。利用气相色谱检测汽液相组成,对测定数据进行了热力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