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糖尿病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及其所致的代谢紊乱可通过多个环节影响骨代谢过程,从而造成骨量丢失。糖尿病患者骨量丢失问题受到人们关注,多项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骨量降低与糖尿病肾损害关系密切,但无论动物实验或临床研究,研究内容多为老龄糖尿病肾损害与骨代谢的关系。糖尿病患者人数与日俱增,2型糖尿病的发病趋向低龄化,且与1型糖尿病比较2型糖尿病更具隐蔽性,部分患者因出现并发症后才检查出糖尿病。本实验选用青壮年期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以排除性别及年龄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其骨代谢变化特点。旨在研究青壮年2型糖尿病肾损害大鼠骨代谢异常情况,并为临床年轻2型糖尿病肾损害患者骨代谢异常评估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月龄SD雄性大鼠52只,正常对照组19只,余33只通过单侧肾切除、高糖高脂饮食及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备2型糖尿病肾损害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于5月龄和6月龄处死。留取血尿标本分别检测血钙、磷、碱性磷酸酶、1,25二羟维生素D3、甲状旁腺激素和24小时尿钙、磷。留取肾脏组织标本并分别行MASSON、PAS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分离左侧股骨行骨密度测量。分离左侧胫骨近端1/3制备不脱钙骨切片并进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造模组大鼠血糖均达糖尿病造模标准,24h尿白蛋白明显升高,病变组大鼠肾脏病理变化明显,糖尿病肾损害模型制备成功;各组大鼠比较,血钙、磷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24小时尿钙、磷水平,造模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组中5月龄组与6月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碱性磷酸酶水平,造模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后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5月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6月龄组较正常对照组及5月龄组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5月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6月龄组较正常对照组及5月龄组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胫骨骨小梁形态计量学分析示糖尿病肾损害组较对照组各指标明显下降,并随病期延长骨小梁细微结构进一步恶化:股骨骨密度病变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6月龄组较5月龄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胫骨骨形态计量学各指标及股骨骨密度均提示糖尿病肾损害组大鼠骨量明显下降。结论:通过单侧肾切除、高糖高脂饮食及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三联法成功制备了糖尿病肾损害模型;青壮年2型糖尿病肾损害大鼠尿中丢失大量钙盐,早期血钙磷可维持在正常水平;反应骨代谢各指标中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下降,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甲状旁腺素水平升高。胫骨骨形态计量学各指标及股骨骨密度均提示骨量丢失,提示青壮年2型糖尿病肾损害大鼠存在骨量丢失。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年轻糖尿病肾损害患者骨量丢失问题,适当给予补钙及活性维生素D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