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命题和不竭动力。测度发展质量是研究“发展”这一命题的重要基点和关键一环。发展质量怎么测度,水平如何,与研究者的价值标尺和衡量标准密不可分,介乎主观与客观、定性与定量之间。中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毋庸讳言,任何经济体在不同发展阶段,都面临阶段性的发展难题与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成为经济发展的矛盾集结点,同时也为研究者留下了探究与求索的空间。本文旨在基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社会供给层面,将平衡发展与充分发展并列起来,用“平衡”、“充分”来诠释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基于国内外现有经济发展理论,以共轭发展视角,构建经济平衡发展和经济充分发展评价的二元多维时空测度模型。通过构建二元多维指标体系,以经济平衡充分共轭发展的视角评价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运用多种统计方法进行发展质量测度,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用Q型聚类方法进行类别划分,用Arc GIS10.5进行地图空间聚类,用差异系数测算区域差异,用锡尔系数进行区域差异分解。从中国整体层面和省域层面分别搜集2010-2017年各年度指标数据,进行指数测算,得出各年度各区域范围的经济平衡发展指数、经济充分发展指数、经济平衡充分共轭发展指数。在“全国分析-省域分析”、“整体分析-分维度分析”、“平衡发展分析-充分发展分析-平衡充分共轭发展分析”的三重逻辑框架下,遵循“时间序列分析-类型划分-空间差异分析”的计量分析模式测度我国及各省域的经济平衡发展、经济充分发展和经济平衡充分共轭发展的质量水平,分析时间演化规律、类别分布规律和空间差异规律。经过上述量化分析,研究平衡充分共轭发展视角下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经济平衡充分共轭发展质量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是文献梳理与理论准备,包括第一、二、三共三章内容。首先,介绍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研究的思路与内容、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主要的创新点与不足,引出研究主题。然后对经济平衡发展、经济充分发展、经济发展质量评价等相关的理论、文献进行概括和评述,在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内、国外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经济平衡充分发展以及经济发展质量测度等研究进行述评,为构建经济平衡充分共轭发展理论奠定基础。接着,对经济平衡发展、经济充分发展、共轭、经济平衡充分共轭发展质量的内涵进行阐述,从平衡充分共轭发展的机理分析、理论依据、现实依据、价值指向等方面对经济平衡充分共轭发展进行理论透视,提出经济平衡充分共轭发展指数,引入经济平衡充分共轭发展二元多维时空测度模型。第二部分是统计测度与结果分析,包括第四、五、六、七四章内容。首先,基于第一部分的的理论分析,从理论和现实角度出发,构建经济平衡充分共轭发展测度指标体系和测度公式,对经济平衡充分共轭发展的指标体系所包括的内容进行分析,对各个指标的指标释义、计算公式进行说明,对测度方法进行介绍。然后,对中国以及各省域经济平衡充分共轭发展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分省域测度、类型划分、区域差异分析。通过查找、搜集中国和各省域2010-2017年平衡充分共轭发展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数据,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测度方法测算出中国以及各省域2010-2017年经济平衡发展指数、经济充分发展指数、经济平衡充分共轭发展指数,并进行类型划分和区域差异分析。最后,从中国整体层面和各省域层面分别对经济平衡充分共轭发展质量进行分维度分析。其中,涉及经济平衡发展方面的维度分析主要包括包括产业结构平衡性、地区发展平衡性、城乡发展平衡性、收入分配平衡性、经济与社会平衡性、经济与生态发展平衡性;涉及经济充分发展的维度分析主要包括发展水平充分性、发展效率提高充分性、发展潜能释放充分性、发展稳定充分性、创新发展充分性、开放发展充分性。第三部分是提出对策建议,基于测度结果,针对中国以及各省域经济平衡充分共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发展思想和机制、平衡发展、充分发展三个层面提出中国经济平衡共轭发展的提升路径和战略举措,以期对促进中国经济平衡充分共轭发展,提高中国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化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政策借鉴与参考。第四部分是研究结论与展望,对前文的测度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对论文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对经济平衡充分共轭发展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