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响中国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高的动机因素研究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ai0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已经有很多专家通过自我决定理论(SDT)强调了动机因素对于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教师监管下的自主学习环境或完全由教师掌控的课堂环境在决定学生动机取向的来源,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以及学生课堂参与度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有许多研究在普通教育领域里已经探讨了这些问题,但是很少有关于专门研究英语学习尤其是基本语言技能方面的相关文献。  本研究旨在调查中国大学生在英语(EFL)口语课程方面的动机取向,并展示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内在动机和外在的动机,自我认知能力、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环境以及课堂参与度之间的关系。最后在SDT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检测在教师监管下的自主学习环境或完全由教师控制的课堂环境对学生能力知觉,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控制水平以及课堂参与度方面的影响。为了完成这一目标,2名中国大学英语口语教师准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完成这项任务,接着在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有针对性的选取7名同学进行个人采访,都是以数据为基础的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研究表明:⑴学生们更倾向于发自内心的去说英语,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内在动机。⑵内在动机取向在学生获取学习能力,自主能力和课程参与度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⑶在教师监管下的自主学习或完全由老师掌控下的动机形式直接影响学生的能力知觉以及学习的自主性,而在学生们自主水平和课堂参与度方面起着间接的影响。⑷通过研究结果,探寻出一系列有效的课堂学习策略和方法,比如通过克服学生们的心理障碍来激励学生们自愿地说英语。
其他文献
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1831-)是当代文坛重要短篇小说作家,于201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本文从叙事学视角研究门罗的第十部短篇小说集《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中不同空间的构
日常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会话。从早期开始,就有研究者针对会话做了大量的研究。之前的各种研究主要针对发生在文学作品、餐馆、法庭、医院、网络及教室中的会话展开。针对英
谭恩美,著名美籍华裔女作家,1952年出生于美国加州奥克兰。1987年,谭恩美根据外婆和母亲的经历,写成了小说《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并于1989年出版该书。谭恩美不仅对美国文
女性主义理论来源于女性主义意识的发展且在女性主义运动的推动下得到进一步地发展。该理论旨在分析导致性别不平等的社会原因并致力于提高妇女的地位、推动妇女的权利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