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文气候区划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y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秀天文台的建立与前期选址工作对气象条件的考察关系重大。本文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整编的,中国756个基本、基准气象站以及2425个基本、基准和一般气象站,1961~2008年气候资料年值数据集和月值数据集中的云量、水汽、地面风速等气象要素,依据优良天文台址的气象条件,重点考察总云量、低云量、水汽压、地面风速等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年代际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将全国划分为10个天文气候区。分析认为位于藏西南的7区与40°N附近的2、3区条件优越。又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资料室整编的,中国137个高空观测站1980~2008年高空资料月值数据集的风速和气温资料,研究我国高空200hPa风速的空间分布、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等,并对重点地区的风速和气温垂直廓线进行对比研究。40°N及其以北地区高空风速较低,且对流较弱。最后融合地面气象要素与高空气象要素的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如下:   ⑴40°N纬度带附近、我国东北、西北地区以及青藏高原西部和南部,具有优良的天文气候条件,存在潜在优良天文台址的可能性较大;   ⑵云南南部、四川西部的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青藏高原北部,可能存在某些小范围地区具有相对良好的天文气候条件,值得进一步考察筛选;   ⑶我国黄淮、江淮流域以及江南、华南和四川盆地等地,天文气候条件较差,存在潜在优良天文台址的可能性较小。
其他文献
2008年12月4-5日和20-21日,山东半岛出现了两次冷流暴雪过程,给当地造成了重大损失,在这两次暴雪过程中,除了有利的大尺度背景场和局地海陆气相互作用的影响,渤海辐合带和中
本文根据中国气象局气候中心提供的长江中下游梅雨特征量和江苏省气象局提供的长江中下游梅雨过程数据集,从入梅日一致年份入手,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总结了梅雨期典型环流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引进的中尺度分析系统LAPS能融合华中区域多种非常规观测资料,提供包含丰富中尺度信息的高分辨率中尺度分析场。本文通过分析湖北西部山区冰雹天气过
本文利用IPCC-AR4提供的全球气候系统模式在“20世纪气候模拟试验”下的地面气温和海平面气压模拟结果对北半球地区和我国模拟能力进行评估,并选取模拟效果较好的模式进行多模
本文利用2000-2014年6-8月的常规资料、FNL资料和逐时降水等资料,将东北冷涡分为北涡、中间涡和南涡,统计分析每类冷涡短时强降水特征,并进行动态合成分析,建立降水模型。另外,选
本文通过对海平面气压、NCEP/NCAR再分析500hPa垂直速度、200hPa速度势和地球向外长波辐射等气象要素的分析,研究了近60年来赤道太平洋Walker环流的变化特征;利用逐月平均风场
本文利用清远和香港两个站点2003-2008年6年的一日两次的探空资料,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地区逆温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产生该特征的原因进行了基本的探讨。利用逆温的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