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中风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具有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致残率高等特点,对患者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是医学界历来重点攻克的难题之一。近年学者研究脑梗塞的发生与机体的炎症反应、高凝状态、血管损伤等密切相关,其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血栓调节蛋白(TM)等渐成为研究热点。中医对中风的治疗具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学者在西医对症治疗上加上中医的辨证治疗,取得的了喜人的成绩。在各种中医治疗方法中,通络法是中风治疗最具特色而有效的方法之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内科采用通络法治疗中风,在辨证施治基础上加用自制通络合剂(全蝎、蜈蚣、地龙),结果表明通络法对临床疗效有显著提高。但其作用机理还未完全阐明,仍缺少全面的疗效评估,其作用机理是否与中风后炎症及机体凝血状态变化等相关,亟需深入展开探讨。【目的】观察通络法对急性脑梗塞患者Hs-CRP、D-D及TM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普内科住院患者,发病在72小时内,确诊为急性脑梗塞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基础治疗加通络合剂)20例,对照组(基础治疗组)20例,为其10天的治疗,监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Hs-CRP、D-D及TM值的变化。【结果】(1)治疗组治疗第10天后的NIHSS评分(5.30±4.19)明显低于对照组(8.30±5.0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0.05)。(2)两组治疗第10天后血中Hs-CRP、D-D及TM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组Hs-CRP、D-D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M值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络合剂(地龙、全蝎、蜈蚣)由虫类药组成,最能走窜上下、通络散结,在治疗缺血性中风中有显著的疗效。通络合剂能明显改善脑梗塞患者血液中中DD、Hs-CRP水平,说明通络合剂能改善脑梗塞患者血液高凝状态、调节纤溶及减轻急性炎症损伤,通过上述途径发挥作用从而改善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因样本量过少,经统计学比较P>0.05,未能证实通络合剂有明显保护内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