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泡桐人工林的速生生长及其轮伐等会消耗地力,破坏土壤结构稳定造成水土流失,进而加剧地力下降。作为反映土壤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土壤团聚体其保水保肥的能力可用于评价地力。本文以湖南省湘阴县2、4、10、13年生共4个林龄泡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油桐次生林为对照,每林分设置3块标准地,每样地按0~20cm、20~40cm、40~60cm、60~10Ocm分4层取土,测定土壤理化生性质和团聚体稳定性,探究泡桐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并通过相关、逐步回归以及构建结构方程等分析泡桐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1)随着粒径的减小,泡桐人工林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现出类“W”的变化趋势。团聚体机械稳定性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先增加再减小,团聚体水稳性总体呈2、4年生>10年生、常绿阔叶林>13年生的变化趋势。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团聚体总体稳定性影响的大小顺序为13年生>常绿阔叶林>4年生>2年生>10年生。13年生土壤团聚体总体稳定性相对较低,可增加相应的管理措施。(2)SAT各土层间均有显著差异,呈13年生>常绿阔叶林>2、10年生>4年生的趋势。SOC、TN、TP、TK含量总体呈2年生>10年生、13年生>4年生、常绿阔叶林的趋势。pH随林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CEC、MBC、MBN中13年生含量最高。MBP中2年生含量最高,13年生最低。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呈现出10年生>2年生>13年生>常绿阔叶林>4年生。机械组成中,粉粒含量总体高于黏粒、砂粒,10年生黏粒含量相对较高。不同粒级大量元素各土层间含量均有显著性,且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先减小后增大再逐渐减小。4粒级团聚体中2年生、10年生和13年生大量元素含量总体高于4年生和常绿阔叶林。<0.25mm微团聚体中,2年生的SOC和深层土 TP含量较高,13年生SOC相对较低,10年生大量元素含量总体相对较高。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不同粒级大量元素影响的大小顺序为2年生>13年生>4年生>10年生>常绿阔叶林。(3)BD、CEC、MBN、MBP是显著性影响因子,其中团聚体机械稳定性与BD呈正相关,与CEC、MBN呈负相关,MBP与团聚体水稳性呈正相关。且团聚体机械稳定性与水稳性呈负相关,<2μm微团聚体是团聚体机械稳定性的显著性影响因子,且呈正相关。在<0.25mm粒径微团聚体中,SOC对水稳性团聚体影响显著且呈正相关,TP对团聚体总体稳定性影响显著。2~1mm粒径TP、TK是土壤团聚体机械稳定性的显著影响因子且呈负相关。(4)结构方程模型得到SOC、TN、TP、TK、CEC、MBN对土壤性质影响显著,其中SOC对土壤性质的权重为0.83,贡献程度最高。土壤性质对团聚体稳定呈负相关且权重为-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