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聚体稳定性相关论文
为分析奈曼沙区不同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变化,从中筛选最佳水土保持与防风固沙林型。以奈曼沙区杨树、油松和樟子松人......
为探明米拉山土壤结构及团聚体稳定性特征,利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按照200 m梯度,选取研究区海拔4 200~5 000 m间土壤,对>0......
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旱作雨养农业区,春季作物生长初期(每年四五月份)的低温和干旱是限制该地区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因......
化学淋洗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实用技术之一,而对淋洗修复后的土壤进行改良,尽可能恢复土壤原有功能,对于发挥土壤资源的价值,维......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有机和无机胶结物粘结矿物颗粒形成的次生土壤结构,对于区域水土保持、地貌演化和生态恢复有重要意义。铁氧化物......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地,对于保护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激增,为满足人民对粮食的需求,对......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其稳定性对于维持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结构功能及养分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刈割作为天然草......
南方红壤是我国粮食的重要生产基地。保护和改良红壤、提升其耕地质量对我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机械化耕作力度大、化......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基本组成单位,其结构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土壤中碳、氮含量。秸秆因其含有大量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碳、氮......
有机培肥作为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有机培肥过程中有机碳的分子结构与红壤团聚体形成间的关系仍不是很清......
为明确聚乙烯微塑料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影响,按照0、5%、10%、20%、25%的质量浓度将聚乙烯与土壤混合培养4个月后,测定团聚体组......
[目的]研究毛乌素沙地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长期作物种植后质量的演变,旨在为了解复配土壤结构发育状况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水运动由土壤水的自由能或土水势梯度所推动。在经典理论中,土壤水的运动速度通常用Darcy方程和Darcy–Richards方程进行描述......
桉树作为我国主要速生树种之一,从引种到大面积推广造林,至今已有100多年,在林业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突出。在我国南方,得益于优......
黄泥田作为南方大面积分布的低产水稻土,其贫瘠的养分含量和较差的土壤结构是影响水稻生长的重要因子。目前有关于低产黄泥田的大......
泡桐人工林的速生生长及其轮伐等会消耗地力,破坏土壤结构稳定造成水土流失,进而加剧地力下降。作为反映土壤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各种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中,评估土壤有机碳(SOC)在团聚体的固定保存以及它的稳定过程对于实现可持续农业系统至关重要。本课题依托湖......
植被恢复在控制土壤侵蚀、提高土壤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风险高,虽然人工造林方式能减少该区的土壤......
华北落叶松是我国重要的人工林资源,对防风固沙和固碳增汇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山西太岳山不同密度、林龄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小流域是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基本单元。人工植被恢复是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举措,......
植被恢复是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举措,对控制区域水土流失、提升土壤功能、促进脆弱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了重要作用。......
球囊霉素是丛枝菌根真菌(AMF)的菌丝和孢子释放的一类特殊糖蛋白,在土壤中称为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近年来,随着粮食需求的增大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土地集约化程度过高,土地退化严重,土壤有......
通过土柱实验研究磷石膏改良剂对赤泥盐碱性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淋溶时间的延长,赤泥渗滤液中盐碱性离子浓度降低......
石漠化演替过程中不同石漠化等级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是评价石漠化地区土壤恢复效应的有效途径。该文以五......
选取科尔沁地区不同开垦年限玉米田,以沙质草地为对照,采用湿筛法测定了0—40 cm土壤各粒径团聚体分布状况,以大于0.25 mm水稳性团......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草地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分布最广的类型之一,其土壤碳库储碳量巨大,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
本文以第四纪粘土发育红壤为研究对象,选用不同侵蚀程度的土壤团聚体,结合对土壤团聚体理化指标的变化,研究了不同侵蚀度红壤团聚体中......
农田土壤碳库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最主要的碳库之一,土壤有机碳的增加不仅有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对缓解日益增加的温室气体和......
马尾松是我国松属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主要用材树种,在森林生态系统组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人工纯林的结构单一,凋落物积累......
为明确红壤结构特征与抗剪强度对坡面土壤分离能力的影响,选取8种典型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团聚体稳定性分析,饱和抗剪强度测定,和......
为探明免耕对稻油轮作系统土壤结构的影响,基于湖南省洞庭湖区4a的耕作试验(2016—2019),采用X射线CT扫描技术和常规土壤物理分析......
为探究不同撂荒年限土壤结构及有机碳分布特征,试验选取黄土高原吕梁山自然撂荒1、2、3、5、10、15、20 a枣园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清......
摘 要:为了解不同营林方式对土壤结构的影响,该研究选取了3种不同类型的林分(包括杉木林、马尾松林和毛竹林),测定了3种林分土壤团聚体......
团聚体稳定性是土壤中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土壤有机大分子可提高团聚体的稳定性,而土壤电场则降低其稳定性。因此,本文研究了土壤......
为了探索果业生产和果园管理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选取了渭北旱源苹果主产区彬县10a幼龄和21a老龄苹果园0~4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
【目的】长期单一的玉米–小麦复种模式会引起土壤结构破坏、农田生产力下降。探究不同复种模式对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碳、氮......
【目的】筛选出对土壤有机碳变化敏感且能反映有机碳稳定性的指标,为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动态监测与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桂林毛......
选择浙西低丘地区的黄筋泥田和红紫砂田2类土壤的水田与相应改旱不同年限的旱地、果园和茶园,比较研究了水田改旱后土壤团聚体组成......
为揭示地表结皮形成的物理机制和防止结皮形成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该文以中国3种典型的土壤(黄土、红壤和黑土)为研究对象,采用2 m......
表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对坡面土壤侵蚀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应用Le Bissonnais(LB)法和电镜扫描(SEM)对我国东北典型黑土区雨季前坡耕......
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和稳定性是衡量土壤结构和质量的重要指标,应用Le Bissonnais法对我国东北农田黑土团聚体的数量和稳定性进行了分......
应用Yoder湿筛法、机械和化学分散法、LeBissonnaia法对富铁土的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进行了评价.3种方法测定的团聚体稳定性指标都......
分析了黄土丘陵区典型人工林刺槐、沙棘和柠条0—60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储量及分布特征的差异,研究了不同类型人工林随生长年限的......
土壤采自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历经22年的肥料定位试验地,各施肥处理为:不施肥(CK)、施N肥(N)、施P肥(P)、施K肥(K)、施N、P肥(NP)、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