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院感染伴随着医院而产生,在我国每年因医院感染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150亿元,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各级医疗机构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先进医疗设备的引入,新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种创伤性、侵入性检查和治疗手段的增加,使医院感染的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及耐药谱的更迭,导致难治性感染比例上升,增加了感染控制的难度。2003年SARS之后,国家加大了医院感染管理法制化建设进程,医院感染问题受到全社会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医院感染管理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在新形势下,重新审视医院感染管理现状,探讨医院感染管理预防控制策略,最大程度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节约卫生资源,将其投入到更有意义的领域,以造福社会。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本地区52所不同级别、不同性质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全面调查,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现状、问题及薄弱环节,并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建议及对策,规范各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研究内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其他与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规范性文件,自拟调查表,对52所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进行了医院感染现状调查,较全面、真实地反映本地区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问题、薄弱环节。研究方法:采用横断面的调查方法。1.依据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规范、标准等,设计较为科学、全面的调查表;2.确定52所医院为调查对象。其中三级医院17所、二级医院22所、一级医院13所;3.抽调经验丰富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6名,结合全国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百姓放心医院”等活动及医院感染专项检查,对确定医院展开本次医院感染管理调查,每组2名人员,根据医院规模确定调查时间。结果与讨论:1.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初具规模,其管理职能尚不能有效发挥,应健全医院感染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充分发挥三级监控网络职能。2.医院感染管理专业梯队基本形成,但专业人员职业素养需进一步提高,应稳定医院感染管理队伍,加强专业队伍人员素质建设。3.医院感染监测趋于合理,监测水平发展不平衡,应完善、提高医院感染监测,搞好医院感染管理主体工作。4.医院感染管理中被忽视的两类人群,应持续开展医院感染培训,提高全员参与意识。5.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支持力度不足,设备欠缺,更新速度慢,存在医疗安全隐患;应增加经费的投入,更新设备,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基础建设。6.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仍然是今后工作重点,应继续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及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及管理。7.医院感染管理尚未实现信息化,应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结论:三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逐渐走向规范化;部分二级及一级医疗机构从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培训状况、医院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医务人员手卫生、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与设备的投入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卫生行政部门应继续支持三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及监管力度,合理配置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卫生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