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声说话对倾听者与说话者自身情绪的影响——印象形成的中介作用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q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话是一种通俗说法,本研究中的说话一词就是人们通常所谓的口头言语。口头言语是指人们通过喉咙发出的语音来表达思想的言语,除了内容等因素外,其响度(音量)的高低也会对交流各方产生一定的影响。网络上常有讨论高音量的口头言语令人感到厌烦、不文明的话题与新闻;生活中也有部分人吵架或发怒时会提高口头言语音量。但是,以往很少有研究探讨较高响度口头言语对倾听者与说话者本身情绪的影响。因此,本研究探讨了较高响度的口头言语对倾听者与说话者本身情绪的影响。
  实验一旨在探讨较高响度的口头言语对倾听者情绪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实验中通过控制客观物理量声音强度来操纵被试主观感知到的响度。实验采用2(响度:高Vs中)×2(声音性别:男Vs女)×2(注意形式:有意Vs无意)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响度与声音性别为被试间变量,注意形式为被试内变量。实验具体思路如下:首先,通过给被试播放不同声音强度的录音来对被试主观感知到的响度进行操纵;其次,实验中运用MP150多导生理仪实时测量被试的自主神经系统变化;最后,在录音播放完毕后请被试填写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及人格印象量表。经分析发现:(1)在不同注意形式下播放相同声音强度的同一段录音,倾听者感知到的响度存在显著差异,无意注意条件下的被试感知到更高的响度;(2)对于有意注意条件下的倾听者而言,较高响度的口头言语使其产生更多积极情绪;对于无意注意条件下的倾听者而言,两种响度的口头言语都使其产生消极情绪,但无显著差异;两种注意条件下,倾听者情绪存在显著差异,无意注意条件下的倾听者比有意注意条件下倾听者产生更多消极情绪;声音性别对倾听者情绪无显著影响;(3)对于有意注意条件下的倾听者而言,其皮肤电数据因响度变化而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无意注意条件下的倾听者而言,其皮肤电数据则不因响度变化而存在显著差异;倾听者皮肤电在两种注意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4)倾听者对以下三种声音产生更好的印象:高响度声音、男性声音、有意注意条件下的声音;(5)印象形成中的幽默程度、重要程度及吸引力程度在响度与正性情绪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实验二主要探讨较高响度的口头言语对说话者自身情绪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实验通过实时测量被试朗读时的声音强度来操纵被试声音的响度。实验采用2(响度:高Vs中)×2(性别:男Vs女)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响度为被试内变量。实验具体思路如下:首先,通过请被试用固定响度的声音朗读中性文字材料进行实验操纵;其次,请被试完成朗读任务后填写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与人格印象量表,得到自我报告数据。经分析发现:(1)较高响度的口头言语使说话者自身产生更多积极情绪及更多消极情绪;(2)较高响度的口头言语使说话者猜测倾听者的印象形成更积极;(3)总印象形成与印象形成中的大方程度、开心程度、强壮程度及吸引力程度在响度与正性情绪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研究结论:(1)较高响度的口头言语使不同注意形式下的倾听者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有意注意条件下的倾听者产生积极情绪,无意注意条件下的倾听者产生消极情绪;(2)较高响度的口头言语使有意注意条件下的倾听者对说话者产生积极印象评价,从而使倾听者产生积极情绪;(3)较高响度的口头言语使说话者自身产生积极情绪,同时产生消极情绪;(4)较高响度的口头言语使说话者猜测倾听者对其产生积极印象评价,从而使说话者自身产生积极情绪。
其他文献
本文以2003-2017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发起的境内并购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研究企业经营策略对并购绩效的影响。按照主营业务行业数目、第一主营业务占比、收入熵指数三种指标将并购企业分成多元化经营企业和专业化经营企业。实证结果显示:(1)市场对于专业化企业和多元化企业并购均给出了积极的评价,样本在并购公告首次披露日窗口期[-10,10]前后共21个交易日内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高达12.10%。
学位
对于沉默权,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理解,同一国家对它的理解也可能有一个渐进发展演变的过程。是否确认沉默权及是否建立了保障其实现的程序机制,不仅体现出一个国家对实体真实与程序正当、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等相冲突的诉讼价值的选择态度,而且也反映出一国刑事程序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状况和刑事司法文明进步的程度。我国是否要设立沉默权,法学理论界众说纷纭。该文认为我国应当确立沉默权制度。该文在通过追溯沉默权的历
学位
非婚同居是指2个单身异性成年人在一定时期内共享一处基本固定住处共同生活的自愿结合。“非婚”与“同居”两大特征即是本文核心讨论的对象。传统婚姻的弹性力量在非婚同居上有一定程度的体现,但二者的明显区别就造成了现实中法律调整的差异。随着我国在事实婚上立法态度的改变,非婚同居更是表现出婚姻之外男女结合方式的不同选择。无论是借鉴他国法律规制的经验还是从我国社会、经济等方面探析,我国对非婚同居法律调整的需求顺
学位
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兼爱非攻’等理念。”“兼爱”是人立身处世的准则,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保障,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石,是世界和平共荣的依托。“兼爱”思想展现出墨子一生“摩顶放踵利天下”的人生追求,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所传达出的价值导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契合性。这种“爱无差、利万民”的思想在当下具有鲜活生命力和时代价值。因此,应当在整理和凝练
学位
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首要问题。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伟大事业中,紧密地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在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辩证思维的军事思想。毛泽东不仅成功地将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运用于建设人民军队,发展壮大人民军队之中,而且运用到其战争思维策略中。作为一名伟大的战略家,他在长期的军事实践活动中,依据马克思主义
学位
近年来以学习为目的的国际流动性不断增长,国际交流学习不仅提升了个体智力而且为其带来许多宝贵经验。但是,异国文化和教育体系的差异性有时会给留学生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因此,留学生生面临着适应当地文化以及心理健康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进行,旨在确定自我决定动机对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社会文化适应在自我决定动机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为此,本研究从武汉市四所高校中随机抽取
当代大学生对于外在自我形象的关注日益增高,显然成为了一种现象和趋势,但是过分追求外在形象的同时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身体意象障碍、神经性厌食症、焦虑等,非常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现今大学生身体意象、自尊和社交焦虑的现状及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探讨性别和年级对身体意象、自尊和社交焦虑之间的调节作用,为改善大学生社交焦虑状况提出可行性建议。  本文通过问卷调研的方法,以大学生群体
学位
在全球范围内,自杀是非常严重的公共和精神卫生问题,在15至29岁人群的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二。而评估自杀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自杀意念,研究其影响因素可以为预防自杀以及自杀干预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而人际关系和谐与否不仅可以作为衡量大学生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个体或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为了探讨大学生人际敏感性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尽早发现自杀风险存在的可能,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选取了武汉市
学位
结束咨询的过程包含了“分离”、“告别”、“完成”等元素,这些元素对于咨询工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且近年来国内大学生心理咨询需求量激增,利用结案阶段巩固和延续当事人的咨询收获,是提升高校咨询效率的重要途径。然而学界对结案阶段的关注度并不高,缺乏结案阶段的实证研究。故本研究旨在探索结案阶段的咨询师行为和当事人视角,以此为结案阶段的实践工作提供依据。  本研究包含两个质性研究。研究一以16个完整咨询
学位
近年来,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问题和低主观幸福感成为研究的热点,过度的依赖手机,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主观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智能手机成瘾对主观幸福感的内部影响机制,本研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探索智能手机成瘾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试图引入人际信任和社交焦虑两个变量,探究其在智能手机成瘾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之间是否起到链式中介作用,以其丰富国内外关于智能手机成瘾和主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