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历史:俄罗斯二战题材电影研究——以《坦克对决》为例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eichong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立足于俄罗斯二战题材的电影,分析了在俄罗斯文化被否定、伟大的卫国战争历史被质疑的情况下,俄罗斯二战电影如何为历史正名。最后以电影《坦克对决》为例,详细分析。  本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附录和参考文献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章讲述俄罗斯如何从“解放者”沦为“侵略者”。苏联解体给俄罗斯文化带来灾难,波罗的海等国家反俄情绪严重,二战历史在西方宣传和俄罗斯自我否定中被改写。  第二章讲述俄罗斯二战题材电影在苏联基础上的继承与创新。俄罗斯电影经过90年代的衰落,在21世纪走上开始复兴的道路,二战题材的影片也重回荧幕。一方面,二战题材的电影继承了苏联电影中的俄罗斯传统文化,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另一方面,俄罗斯二战题材电影通过主人公身份、女性角色、东正教和敌人面貌对历史进行重构。  第三章解析电影《坦克对决》。该电影再现了战争的惨烈和焦灼,肯定了伟大的卫国战争。但导演要表达的是对战争更深远的思考和对俄罗斯民族精神更彻底的肯定。  结语对各章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  研究发现,俄罗斯人对待历史、对待战争的态度都通过电影很好的表现出来。二战题材的电影不仅对二战历史进行了肯定,也弘扬了传统文化,对统一的国家意识形态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大学生英语写作作为一项重要的语言产出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上世纪70年代以来,过程写作法被引入到二语写作中,国外很多教师鼓励学生对一篇作文进行多稿写作,并提供反馈
本文立足于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前后的史实,首先分析改革前夕的俄国社会形势,然后,对改革后农奴的经济状况、人身状况进行简单剖析,重点研究农民的思想状况,从农民的“皇权主义”
世界上任何一种自然语言都是民族集体经验的宝库,在个人才智世代相传的过程中发挥特殊作用的是格言,最初被视为一种文学体裁,后来又作为一种语言层次和履行一系列交际功能的特殊
教师职业倦怠作为教师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近年来已经成为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研究领域。教师自我效能感能是有效防止教师产生职业压力从而减少职业倦怠的重要因
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胜利》自1915年出版以来,引起了F.R.Leavis,ArnoldDavidson和DavidLodge等外国评论家的注意。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将《胜利》列为“经典之作”和“直面生
双语词典的基本功能是帮助词典使用者理解和运用语言。双语词典的编纂事业与翻译活动密切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讲,双语词典编纂过程也是一种翻译过程。  本论文主要研究由上海外
文体学是一门研究文体和语言风格的学科。它在西方传统修辞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到本世纪初学者开始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与分析方法去探讨文体的问题。从文体学的角度研究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