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智慧的内隐理论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分四个部分对大学生智慧的内隐理论进行了探析:(1)大学生智慧的内隐概念研究;(2)大学生智慧内隐概念与创造力、智力内隐概念的比较;(3)大学生智慧影响因素的内隐观研究;(4)日常生活背景下大学生智慧的内隐观研究,该部分包括两个研究:大学生提名智慧者研究,大学生智慧内隐观的访谈研究。   (1)首先通过预调查(预调查被试:大学生472名,高中生65名,非大学生成人被试103人)收集智慧者特征,编制初始问卷。然后另外抽取1400名大学生(有效被试1360名)对初始问卷项目进行等级评定。然后对评定结果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以获得大学生智慧内隐概念的初步因素模型。另抽取400名大学生(有效被试390名)进行调查,数据用来对初步因素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最终获得指标良好的修正模型。结果显示:大学生智慧的内隐概念包含友善、博识聪颖、做事投入、非权力影响力、造福他人、质朴、睿智、受人敬爱、淡泊豁达等9个因素。本研究通过因素分析获得的智慧内隐概念的理论模型包含有情感、认知、意志、问题解决能力、气质、性格、人际交往能力等成分。大学生的智慧内隐概念对解决问题的强调程度要重于对认知的强调程度。大学生的智慧内隐概念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年级和专业差异。   (2)采用与智慧内隐概念相同的被试与研究方法获得大学生智力与创造力的内隐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将被试的智慧内隐概念与其智力、创造力的内隐概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大学生智慧、智力、创造力的内隐概念存在正相关,大学生认为智慧与智力的相关最高,智力与创造力的相关程度次之,智慧与创造力的相关最低。大学生智慧、智力、创造力的内隐概念都包含有认知、意志、能力、气质、性格等成分,但是各自强调的重点却不尽相同。智慧内隐概念包含有智力、创造力内隐概念所不具有的情感与社会评价成分。   (3)通过预调查(预调查被试:大学生472名,高中生65名,非大学生成人被试103人)收集有利于培养、提高智慧水平的因素,编制成初始问卷。然后另外抽取1400名大学生(有效被试1360名)对初始问卷项目进行等级评定。然后对评定结果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以获得大学生智慧影响因素内隐观的初步因素模型。另取400名大学生(有效被试390名)进行调查,数据用来对初步因素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最终获得指标良好的修正模型。结果显示,大学生智慧影响因素的内隐观包含7个因素:注重智能的培养,注重社会品德与社交互动能力的培养,宽松健康的教育环境,重视生活学习,和谐的生活氛围,增加学识经验,重视早期培养。7个因素按照重要性由高到底进行排列,依次为:宽松健康的教育环境,注重智能的培养,注重社会品德与社交互动能力的培养,增加学识经验,重视生活学习,重视早期培养,和谐的生活氛围。大学生智慧影响因素的内隐观在性别、年级和专业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4)大学生提名智慧者研究中,首先选取472名大学生,调查其心目中的智慧者、高智力水平者、高创造力水平者,统计被提名频数最高的前15位智慧者、高智力水平者、高创造力水平者。重新选取33名大学生,分别对前15位被提名的智慧者、高智力水平者、高创造力水平者进行分类。然后采用多维标度法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智慧的内隐理论包含了表征智慧特征提名的人物人物,说明榜样人物确实在智慧的认知表征中发挥着一定作用。个体提名的人物不一定是为他人所知,但必定对其自身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提名频率最高的前15位智慧人物中,男(86.7%)女(6.7%)、公众人物(80%)与非公众人物(20%)的比例差异相对较大。政治人物在智慧者、高智力者、高创造力者的提名名单中都有出现,显示了能力与权力之间的一种联系,而且在智慧者提名名单中所占比例最大,显示在大学生心目中政治人物在智慧方面的特征要显著于在智力、创造力方面的特征。大学生关于智慧者的概念结构由两个维度构成:“公开的工作形式私人的工作形式”取向,“改造现实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取向。此外,研究还得到6种智慧者的类型:具有科学智慧者、具有企业智慧者、具有生活智慧者、具有思想智慧者、具有领导智慧者、具有理论智慧者,此结果也显示了智慧涵义及种类的丰富性。提名频率最高的前15位智慧者、高智力者、高创造力者人物具有相当大比例的重叠(40%)。智慧者与高智力者的重叠率(73.3%)既高于智慧者与高创造力者的重叠率(46.7%),亦高于高智力者与高创造力者的重叠率(53.3%)。说明大学生心目中智慧、智力与创造力具有相关,其中智慧与智力的关系最为紧密。   大学生智慧内隐观的访谈研究中,选取了15名大学生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访谈涉及“智慧是什么”,“自己做过的智慧的事情”,“智慧与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希望借而探究智慧的性质、智慧发生的领域与情境、智慧与其它概念的关系,智慧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针对“智慧是什么”主要有7种观点,(一)智慧是能力(n=9,64.3%),其中有的将智慧看作是一种一般能力(n=2,14.3%),有的将智慧看作是具体的能力(n=7,50%);(二)智慧是知识经验(n=4,28.6%);(三)智慧是积极结果的获得过程(n=4,28.6%);(四)智慧是多种成分的整合物(n=3,21.4%);(五)智慧是个性的体现(n=1,7.1%);(六)智慧是隐性的(默会的)(n=2,14.2%);(七)智慧来源于生活(n=2,14.2%)。针对“自己做过的智慧的事情”,有六位受访者(n=6,40%)指出还不能用智慧来形容自己做过的事情,自己还需要时间以增加自己的知识与经历。受访者谈到的所做过的(相当于)智慧的事情,可以分为7类:(一)积极乐观地克服困难(n=4,26.7%);(二)勇敢尝试,获得成长进步(n=3,20%);(三)巧妙的处理问题(n=2,13.3%);(四)良好的人际交往(n=2,13.3%);(五)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n=1,6.7%);(六)享受思考的快乐(n=1,6.7%);(七)做有意义的事情(n=1,6.7%)。针对智慧、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受访者对智慧与智力的关系有较为一致和清晰的看法,认为中等以上的智力是智慧的必要非充分条件(n=11,73.3%),对于智慧与创造力,智力与创造力,智慧、智力与创造力之间关系持有较为不同的看法,但是可以看出,在受访者心目中这三个概念是明显不同的,而且绝大部分受访者都认为三者至少具有相关关系。此外,研究还显示,受访者认为道德、文化、年龄、性别也可能是智慧的相关变量。对于智慧者如何看待死亡这个问题,做出回答的所有受访者(n=15,100%)都认为智慧者对待死亡持有的是一种不焦虑的态度。受访者在回答问题时大都清晰、流畅,说明受访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熟练使用智慧的内隐理论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判断,但是不同受访者对同样的问题可能也存在差异,也表明智慧是个涵义丰富、存在争议的概念。
其他文献
学位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高职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失利的地步,但社会及家长对其期望值较高,其个人成才欲望又非常强烈,而他们的心理发展处于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式。主题学习,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种新型模式,凭借其优越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主题学习,是指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教育观念和学习方式,计算机网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网络学习并没有达
网球运动属于持拍隔网运动项群,虽然对峙双方没有直接的身体接触,但是不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爱好者,运动损伤都较为普遍。这是由该项目技术特点决定的,笔者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
研究人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使用暴力视频游戏作为输入刺激,探讨其在个体攻击行为中的影响,从而开始了暴力视频游戏实证研究。在暴力视频游戏的玩家中,青少年是一个庞大的
信息化时代,高校基础教学中,仍然突出存在的以下主要问题:  1.不同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模式模糊;  2.有些高校针对计算机类基础教育学科课时安排不合理,甚至出现不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