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而作为基础变量因素的人口问题则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21世纪中国将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国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人口老龄化这一世界性的问题不仅将彻底改变当前的人口年龄结构,还将改变劳动力供给、投资理财、储蓄存款、劳动生产率等固有结构和模式。本论文研究以当前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现状为出发点,通过理论和实例论证人口老龄化问题对我国各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同时为我国调整人口发展战略提供允分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本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本文从人口转变理论出发,系统评述人口老龄化相关理论研究,以及人口结构变化所涉及的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然后阐述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成因,详细总结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其次,基于本文的实证研究探讨我国居民储蓄、投资、劳动力供给和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然后,由于2013年两会期间的决议,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将被撤销,本文对于目前我国人为干预生育行为的背景以及发展前景做出相应的分析判断,并为后续研究工作和国家卫生部门的政策变动提供依据。最后,通过全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得出全文结论并提出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各方面政策建议。本论文从影响经济增长的几个方面来探讨人口老龄化问题如何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所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人口老龄化进程对我国总体社会储蓄率的影响并不明显,并且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明显的变化。巨额的储蓄仍然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物质基础。但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提升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渐完善,社会总体储蓄水平会在2030年左右进入下降期。可见我国总体储蓄水平从长期角度分析会出现降低,并逐渐演变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2.老年人口的扶养率对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率有着积极的正面作用,而人口增长率对储蓄率和投资有负面的影响。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率对储蓄率有消极地影响,而对投资率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政府应在工人劳动能力的最高点或技近工资收入峰值的早期阶段,规划社会保障体系和鼓励他们储蓄3.我国当前的总劳动参参与率比较高,已经与发达国家在同一水平线上。由于我国的生育率将长时间维持在较低水平上,按照此推算,在2015年前后劳动人口总规模将会首都下降。4.在一个人均GDP水平较低的国家,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增加。人均GDP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之后,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增加的速度放缓.而老年人阔比例会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增加.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和老年人口的比例都高于平均水平,不仅中国老龄化的到来比预期的更早,同时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增加也出现早于预期。在一定期限内,青年人口的比例下降幅度高于老年人口比例增加的步伐,从而使有关的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相对上升。中国将来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持续卜降,再加上老年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从动态的数据来看,我国劳动力供给情况不客观,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这二者之间显然是相互对立的。5.在计划生育工作严控的三十年时间里,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新生儿性别比例出现严重失调,人口质量得的提升速度也相应地降低,各种负面影响催生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就目前政策性地调整方面,应该短期内全面开放二胎,长期实现生育自主将有利于增加中国的经济活力,使经济能持续发展。如果人口政策适度放松,短期内可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健康增长,中长期可以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争取时间,也有利于人口结构的优化和社会的正常延续。随着人口计生委退出历史舞台,严格控制生育的人口政策也到了需要反思的时候。只有全面放开生育管制,恢复国人自主生育,才能优化当前不合理的人口结构,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