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组织变迁机制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pag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满足上层系统要求,承担对社会和历史的责任是工程项目组织的使命。工程项目的一次性决定了其组织在全寿命期内不断变迁,许多组织成员随项目任务的承接和完成而进入和退出组织,期间组织形式不断变化产生的组织突变、责任不连续及信息损失等问题会影响工程项目总目标的实现。工程项目全寿命期内组织顺利变迁是项目成功的保障条件,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其研究成果对于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对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组织变迁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 1.在分析工程项目组织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工程项目组织变迁的定义、系统结构过程和一般机理。根据调查资料,研究了房地产项目、自筹资金非出售项目(办公用房、厂房、医院等)、大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和公路工程项目等四种常见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组织变迁图和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组织变迁一般规律。 2.利用“布鲁塞尔器”模型分析工程项目组织变迁过程中组织形式选择的自组织性。在分析工程项目组织系统构成基础上,采用布尔代数研究工程项目组织变迁过程中内部要素的相互作用与工程项目组织系统的演化状态,论证工程项目组织的“自组织”特性。 3.通过对“克劳修斯熵”、“玻尔兹曼熵”和“申农熵”的比较,论证工程项目组织系统熵不可能小于零,构建工程项目组织有序变迁的数学模型,分析工程项目组织熵流及熵曲线,并采用“熵”模型分析某高速公路工程项目两种可选组织形式的信息有序度,构建组织形式选择的判别方程。 4.利用组织行为学动机需要理论分析工程项目组织变迁内部动力机制。根据序参量的特征,结合工程项目的使命,利用最大信息熵原理从宏观层面研究工程项目组织变迁序参量。在工程项目组织变迁因果关系分析的基础上,综合研究工程项目组织变迁动力机制。 5.结合耗散理论和突变理论,研究工程项目组织变迁耗散和突变曲线,构建工程项目组织突变尖点模型,结合案例分析工程项目组织变迁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根据超循环理论,在分析工程项目组织信息流程的基础上,构建工程项目组织信息超循环框图和工程项目组织变迁信息传递阻碍模型,并研究基于“拟种”概念的全寿命期内工程项目组织变迁拟种信息超循环。 本文的研究拓展了自组织理论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丰富了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理论,有助于人们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把握工程项目组织,有利于加深人们对工程项目组织全寿命期变迁的理解,有助于消除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变迁带来的问题。
其他文献
近年来,伴随着德国“工业4.0”的提出,制造业的革新成为时下的热点问题。借助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在行业内的不断普及应用,制造业在宏微观层面都发生了变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人工智能的发展,组卷系统的研究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所注意。本文首先探讨试题库系统建设的理论基础,对试卷的测量标准、试卷和试题的参数进行了分析;
自1990年代“个人化写作”以来,诗人大多专注从自身出发开掘诗意,一路走来,缪斯殿堂风光旖旎,诗作姚黄魏紫,各有千秋。本期三首诗作亦是如此,或通过对平淡无奇事物和日常琐事的抚摸观照,以叙事的姿态介入现实,完成以小见大的诗意折射;或围绕审美对象,在历史与现实、分析与沉思、理想与世俗中腾挪辗转,勾勒生命必然的诗意状态;或超然于人世,穿梭于宇宙、命运的前生来世,嫁接宗教的神性,把诗人个体献祭于诗。  然
这三首诗读了好几遍,直到有点麻木。我向来重视读诗的最初印象,以及那种直觉。可是直觉一写出来,往往就不是直觉了。  琬琦的《晾衣服》是这三首诗里最感性的,看上去也是最自然的。它从日常视角切入,截取一个最容易被忽视的情景,慢慢写来,别有一番清新的诗意。这首诗体现了一个女人的本能和特长,不宏大,不虚张,凭着几件晾起来的衣服,让一种家庭生活飘展开来,露出独自的幸福。她写得波澜不惊,语言的控制力以及语义的转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育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疏通一条新的经济增长通道,敞开一个便捷的对外经济门户,以实践一系列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科学理论,支撑中国下一个30年的稳步发展,实现
在生产-配送供应链调度问题中,差异分批制造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类,制造商拥有容量固定的批处理机器为客户提供产品,这类产品的尺寸差异由订购的客户决定,产品的生产过程以总尺寸不超过机器容积的批为单位,安排到批处理设备上进行加工。生产完成后,由企业自有车辆安排成品配送至客户。在本文中,作者探讨了两类供应链调度问题,供应链调度涉及到生产-配送两个阶段,所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是制造企业的服务跨度最短,以期提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