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困难学生是由生理因素和非生理的因素缺陷导致在学习上存在学习困难,难以取得同年级学生的学业成就或难以取得预期目标的学生群体。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是生理上不存在缺陷,拥有正常智力水平的学习困难学生。目前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关注,更多的集中于对他们本身的关注,侧重于对于学困的转化,忽略了家庭层面的关注。2018年两会提出中国教育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移,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要重视学生团体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在学校的状况,还要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家庭状况。要培养品性好且成绩优异的学生,需要学校和家庭的联动。家长、学习、社会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应该改变视角去关注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所学校,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中,亲子关系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大的影响,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家庭亲子关系是个体在社会化中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因素;而家庭中不和谐的亲子关系不但会阻碍儿童的正常社会化,还会导致儿童出现偏差的行为,不利于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健康人格的培育。经过相关政策和现实需求分析,研究者发现社会工作介入学困生家庭亲子关系的必要性,拓展社会工作实务领域。本文选取南京市X机构服务对象L为研究对象,L是一位受不良亲子关系影响的案主,表面看造成L家庭亲子关系不和的原因是L的学习困难,学习成绩差,本质上看,导致L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亲子关系不和谐。本文首先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法对L家庭的亲子关系进行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选取的因学习困难而导致家庭亲子关系不和谐的家庭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合适的社会工作模式进行专业介入,促进亲子关系改善。本次实务介入采用的是结构家庭治疗模式,首先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法对案主家庭成员亲子关系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对家庭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系统性的建构,发现案主家庭在亲子关系上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服务方案并介入,通过提升案主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能力,改善案主学习困难的状态,改善案主的亲子关系,纠正家庭中存在的不良交往方式,从根本上改善案主家庭的亲子关系。研究者通过此次个案服务进行的反思和总结,不仅反思了此次个案介入的局限性,并依此对“学困生”家庭亲子关系的改善提出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