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为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三农”问题,经济学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法。民族地区的“三农”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我国其他地区的“三农”问题的解决方法相比较,有其共通性。我国的少数民族居住地与发达的汉族地区相比人烟稀少,范围广阔,大多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下,广大农村地区尚处于传统的农耕文明发展状态。但总的来说,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大都拥有着原始秀美的自然环境,这与经济发达地区越来越恶劣的环境相比,具有很好的自然环境优势;同时,少数民族地区拥有自然与历史遗存相结合的农业和农村景观,传统的农耕文明,相当多的地方完整的保留了淳朴厚重的民族风情。
因此,利用民族地区农村的资源优势来繁荣农村经济,缩小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乡村旅游是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产业,它利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村野自然风光和当地民俗民风为吸引物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回归自然的一种旅游方式。并且具有投资规模小,见效快,小单元操作,对经营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要求不高,环境污染小等特征。具有这些特点的乡村旅游产业,特别适合在那些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而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乡村地区发展,能成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有效手段。这些年乡村旅游的发展实践证明,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适宜的乡村旅游开发,能推动这些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同时,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为这些地区乡村旅游的开发奠定了基础条件。
笔者2009年暑假到湖南省凤凰县冬就村和老洞村实地考察当地的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围绕湖南省凤凰县冬就村和老洞村的乡村旅游开发情况以及当地的旅游和新农村建设情况,分析现存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及特点。通过发展旅游,促进了当地农村社区发展,使农村,农业,农户发展得到很好的结合,使得当地村民不用离开故乡就可以就业,改善了生活水平和精神风貌,有效的促进了当地乡村社会文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同时又带动了乡村旅游的顺利进行。但同时冬就村和老洞村乡村旅游在开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针对性的提出促进当地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如发挥村民主体作用,保护生态资源和环境,加强民族人才培训以及资金投入,完善乡村社区的法制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