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人口激增与人类开发活动的加剧,生态结构失衡、农田系统弱抗逆性等问题不断凸显,促使人类意识到农田防护林对于人类存续发展和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农田防护林作为绿洲农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干旱区绿洲农田的重要生态屏障,有着防风防沙、保障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作用。新疆是典型的干旱区,自身抵御生态系统干扰和全球性问题的能力较差,国家和新疆地方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田防护林对于绿洲生态系统的保障作用。过去新疆农田防护林的经营主体主要是集体(由县、乡、村政府代理),久而久之经营管理呈现粗放、僵化的状态。加之其农村公共产品的属性,导致正负外部效益交织,滋生出结构失宜、更新滞后、管护失位等诸多问题,极大降低了农田防护林的整体效能,难以实现生态工程的持续利用。因而新疆多地尝试实施农户承包的办法解决“集体治理”的困境,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农户逐步成为农田防护林重要的经营主体。但农户承包农田防护林亦存在诸多阻碍,其中农户参与度不高成为制约新疆推进农户承包农田防护林的关键问题。因此,研究新疆农户承包农田防护林的意愿及影响因素,探求如何调动农户的社会责任心和承包积极性,从而优化新疆农田防护林的经营管护模式,已成为亟需开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新疆农户农田防护林的承包意愿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农户行为理论、期望效用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理论联系实际、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首先根据现有资料分析当前农田防护林的发展现状,然后通过对新疆8县、乡529个农户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当前农户承包农田防护林的现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承包农田防护林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农户普遍关心农田防护林这些农村准公共产品,但实际参与度不高,社会责任感不够,总体承包意愿不够强烈;受制于农户良莠不齐的知识水平及“有限理性”思想,农户对于承包经营农田防护林心存顾忌,降低了农户的承包积极性;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家庭成员人数、风沙天气状况、干热风天气状况、防风固沙、改善小气候、承包收益大小、政府补贴力度与农户的承包意愿呈正相关;民族、家庭年均收入、收益周期长短、更新改造成本与农户的承包意愿具有负向影响效应。为了促进新疆农田防护林的更好的发挥其经济、生态、社会等多重功效,实现农田防护林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大对农户基础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增强农田防护林功能宣传的力度,以提高农户整体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热情;要加快推进干旱区集体林权改革的步伐,以促进农户的承包积极性,从而改善农田防护林的效益产出结构,增加农业经济产出,提高农户收入水平;加强对承包农田防护林的帮扶力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农户承包经营过程中的外部性内部化;依据相关法规按时更新采伐,倡导发展林下经济和特色林果业,丰富和完善林业生态文明体系建设,促进干旱区农田防护林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