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定位研究的方法,从林冠层、灌草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四个主要作用层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地不同类型针叶林、阔叶林和灌丛的水文特征和涵养水源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植被类型中穿透雨量、截留量、截留率和茎流率与降雨量分别呈显著的直线、指数函数、幂函数和二次函数关系。其中,红松人工林截留量(率)较大,水曲柳天然林茎流量(率)较高。林下灌草层对水分截持能力较低。各林分枯枝落叶层最大持水量变动范围为1.41~6.40mm,红松人工林持水量较高。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层对水分调蓄状况较云杉幼林地明显提高。除云杉幼林地外,各林分土壤渗透性能良好,其中榛子灌丛(表层)和乔-灌型水曲柳林土壤渗透性能较好,在水分动态调节过程中作用显著。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与降雨量关系密切,生长季内土壤水分随时间的一般变化规律为高—低—高—低趋势。根据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可将土壤划分为变动层、缓冲层和稳定层三个层次。对乔-灌型、乔-草型两种水曲柳天然林水文特征比较表明,林下灌草层的存在以及乔-灌型结构配置能够明显增强林分水源涵养能力。根据研究结果,认为乔-灌型水曲柳林水源涵养功能较强,榛子灌丛对于浅层土壤有着良好的改善作用;针叶林的水源涵养功能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