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文化成为现代社会的新兴产物,互联网的兴起影响着大众原有的生活轨迹、认知方式和思维习惯。配合其发展校园内部的传统文化模式也在进行着打破和重组、更新和调整的新变化。高校网络文化是高校文化的子集,是传统校园文化的新的形式。作为认知和接受新鲜事物最快的群体——高校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日益紧密,网络深深的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影响着他们的思维和意识。一方面互联网带给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拓展了他们的思维视角,另一方面网络鱼龙混杂的信息导致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动摇、对人生目标的路径选择产生困扰、追求个人享乐超过了担负社会使命、将吃困耐劳的精神视为过时的理念,经不起人生的考验和打击。这些新的影响和变化无疑会给在确立先进价值观路上的大学生,带来不小的阻抗力。因此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价值观的有效引导工作,如何将网络扬长避短的发挥其作用,成为了高校教育者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笔者将以系统的理论思辨为主,对高校网络文化进行阐释,并运用横段历史元分析法整合大学生价值观的相关研究,把握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新特征,观察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两极影响,并指出了如何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加强高校网络建设,运用创新手段开展价值观引导工作的方法和建议。文章去除第一章绪论,主体内容结构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网络文化的含义及相关理论,笔者对网络文化的定义做了阐释。分别从文化、网络文化、高校网络文化以递进的形式做了概念上的区分。其中,重点分析了高校网络文化的独特之处,将高校网络文化和传统校园文化、大众网络文化进行对比,目的在于牢牢把握其独特性,为后续利用其特征进行研究做了奠基。第二部分,从大学生价值观的内容入手,搜集并总结从1997年-2016年近20年内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的相关研究,分析其概念、特点及形成因素,重点强调其时代特征和现阶段的发展状况,为分析大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价值观产生的偏差做了理论性铺垫。第三部分,从两个角度分析网络文化给大学生价值观带来的正负波动,阐释了负面冲击带来的不良后果: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弱化,行为失范;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对政治信仰产生困惑;价值观趋于功利化、现实化,并分析导致负面影响的原因。基于以上研究,最后总结出网络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引导教育的对策。以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的负面影响为基础,把握原则,提出相应对策和方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大学生选择主流先进的价值目标和奋斗目标。积极完善教育的新形式以配合时代的进步,全面加强素质教育,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使其安全有度的参与网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