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p396526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在外需不振、政府大规模投资难以持续长久的情况下,启动国内市场、扩大消费对于推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就显得颇为重要而迫切。在此背景下,政府出台一些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政策。在《关于信贷结构调整的意见书》中,中国银行监督委员会汇同中国人民银行明确提出“鼓励发展消费信贷,做好消费信贷市场”。由此能够得出,为了改变增长结构,加速经济转型,消费信贷能够有效地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人们的生活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均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商业银行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获得快速发展。从原始社会的石质钱币演变到现代电子支付时代的银行卡,已经给人类社会所使用的货币带来质的飞跃。银行卡作为电子货币,不仅改变了居民的消费支付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支付习惯。从居民的支付方式和信用卡的消费信贷这两个方面,银行卡提升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从而达到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银行卡产业已有的文献均得到了银行卡能够对消费产生促进作用。本文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首先从中国人民银行报告中概述银行卡消费信贷市场规模等,从已有文献资料中分析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特征,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发生变异,表现为流动性约束和在不确定性下的消费行为特征。综合已有文献中影响居民行为的其他因素,再根据以下两个理论:(1)信用卡消费信贷有效促进消费;(2)银行卡的支付方式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构建一个具有可变边际消费倾向包含信用卡消费信贷的消费函数模型。选取2002到2011年季度数据,使用计量经济学的回归分析,实证了信用卡应偿余额对城镇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以及银行卡支付方式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上一期和本期的新增信用卡应偿余额对本期消费的边际贡献分别是0.89和1.13,银行卡支付对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系数为0.064676。最后,通过借鉴国外(以美国、欧盟、韩国为例)发展银行卡产业的方法与经验,总结发展我国银行卡产业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正> 由于种属差异,应用啮齿类动物模型对毒理学研究所得到的结果,往往不能直接外推到人。为了检测化合物在人肝细胞中的潜在基因毒性,一种人肝细胞DNA修复测定方法已建立。
本文以H银行作为案例,对该银行的战略绩效评价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研究。首先根据其发展战略绘制战略地图,并基于平衡计分卡构建的战略绩效评价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确定各指标
本文从政府绩效审计的基本内涵入手,分析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现实条件,明确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范围及相关策略,进而提出构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的相关措施。
建立健全的金融体系,商业银行扮演着间接融资的主要角色。我国在改革开放之中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开始培育发展自己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随着不断的探索和改革,SHIBOR市场的
2008年8月,以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为源头的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危机从虚拟经济领域迅速蔓延至实体经济领域,同时也从美国迅速扩散至欧洲各国和亚洲各国,导致全球各国经济集体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2003年至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流量由最初的28.5亿美元已经发展到了746.5亿美元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但是农村经济却没能跟上步伐。在此背景下,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国计民生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