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公民社会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学术研究的一大理论热点。公民社会的兴起、城市化的加速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社会现实。由于公民社会首先形成于西方国家,公民社会理论更多地体现着西方普遍主义的思维方式,它难以解释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因此,中国的公民社会建设要立足于中国的务实传统和情感社会资源,同时要打破阻碍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文化瓶颈,尤其要突破宗法伦理及其当代文化衍变之瓶颈,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建设的文化路径。 本课题着重分析了中国传统宗法伦理的当代衍变及其与公民社会建设的文化冲突,以此为突破口,在时代实践与理性的平台上整合古今中西,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建设的文化路径。论文主要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标、内容、方法等;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传统宗法社会的特征、宗法社会在当代的文化衍变以及西方公民社会理论前沿,既阐明了中国与西方公民社会建设的文化差距,也凸显了中国公民社会建设的文化特殊性;第三部分探讨了中国公民社会建设中的各种文化冲突及其原因,通过古今中西的文化对照,指出宗法伦理的当代衍变是各种冲突的症结所在;第四部分提出了打破文化瓶颈、融合古今中西、建设有中国特色公民社会的文化路径的基本思路:既重实践灵动,又重社会规则;既重整体,又重个体;既重伦理情感,又有社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