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公民社会建设的文化路径研究——基于宗法伦理文化衍变的角度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kata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公民社会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学术研究的一大理论热点。公民社会的兴起、城市化的加速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社会现实。由于公民社会首先形成于西方国家,公民社会理论更多地体现着西方普遍主义的思维方式,它难以解释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因此,中国的公民社会建设要立足于中国的务实传统和情感社会资源,同时要打破阻碍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文化瓶颈,尤其要突破宗法伦理及其当代文化衍变之瓶颈,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建设的文化路径。  本课题着重分析了中国传统宗法伦理的当代衍变及其与公民社会建设的文化冲突,以此为突破口,在时代实践与理性的平台上整合古今中西,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建设的文化路径。论文主要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标、内容、方法等;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传统宗法社会的特征、宗法社会在当代的文化衍变以及西方公民社会理论前沿,既阐明了中国与西方公民社会建设的文化差距,也凸显了中国公民社会建设的文化特殊性;第三部分探讨了中国公民社会建设中的各种文化冲突及其原因,通过古今中西的文化对照,指出宗法伦理的当代衍变是各种冲突的症结所在;第四部分提出了打破文化瓶颈、融合古今中西、建设有中国特色公民社会的文化路径的基本思路:既重实践灵动,又重社会规则;既重整体,又重个体;既重伦理情感,又有社会担当。
其他文献
马来西亚吉兰丹的布赖村由闽南客家宗族移民组成,是一座已有六百年历史的村落,至今居住于此的全是华人移民的后裔。作为移居者,布赖村民遭遇了种种的政治性压迫,生活上的磨难与挣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稳定性是对其的基本属性。然而,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即便是以稳定著称的宪法,也不能一成不变。对宪法适时进行修改,是让宪法与时俱进的重要方式。各
基于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云南5烟区津巴布韦烤烟品种KRK26成熟中部叶片叶绿素(Chl)在三段式烘烤中的相对降解速率和总降解量以及烘烤后总Chl的残余量。结果表明:不同烟区KRK26 C
教唆犯中止是刑法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教唆犯中止既与单独犯罪的中止不同,又区别于共同犯罪中实行犯、帮助犯的中止,情况可见复杂。教唆犯中止的成立条件之所以区别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