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对临床分离的61株鸭源鸡杆菌进行了耐药性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部分耐药基因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耐药基因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对61株鸭源鸡杆菌利用K-B法进行了14种常见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发现这些菌株总体上对环丙沙星、克林霉素、青霉素、诺氟沙星、卡那霉素、链霉素的耐药性很高,耐药率分别为83.61%(51/61)、93.44%(57/61)、86.89%(53/61)、93.44%(57/61)、80.33%(49/61)、88.52%(54/61);所有受试菌株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利福平高度敏感,敏感菌株分别达到了78.69%(48/61)、55.74%(34/61)、70.49%(43/61)、80.33%(49/61)、60.66%(37/61)。多重耐药现象很严重,同时耐受七、八、九、十种抗生素的菌株数目最多,占总菌株数的73.77%(45/61),耐受十一种以上抗生素的菌株数目占8.2%(5/61),其中还出现了一株对所试14种抗生素全部耐药的菌株。对61株鸭源鸡杆菌利用PCR方法进行了卡那霉素相关耐药基因aphA、aadB、aac(6’)-Ih、aac(3)-Ia、aac(3)-Ⅱa的检测,结果只有aphA、aadB、aac(3)-Ⅱa基因检测出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7.05%(47/61)、31.15%(19/61)和14.75%(9/61),aphA基因的检出率要远高于另外两种基因,分析这些基因同卡那霉素的耐药表型后发现,在49株卡那霉素耐药菌株中,具有aphA、aadB、aac(3)-Ⅱa基因的菌株分别占89.80%(44/49)、36.73%(18/49)、18.37%(9/49),因此可以判断,在鸭源鸡杆菌中,卡那霉素抗性主要由aphA基因决定。对61株鸭源鸡杆菌利用PCR方法进行了三类经典整合酶基因的检测,结果从61株鸭源鸡杆菌中检测到intI1阳性菌株19株,占总菌株数的31.15%,intI2和intI3未被检测到,说明Ⅰ类整合子在鸭源鸡杆菌中的存在率较高;对检测到的intI1基因进行测序后在NCBI的Blastn中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同多数细菌intI1基因的同源性均为100%,其中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说明鸭源鸡杆菌中的intI1基因也是经典的Ⅰ类整合酶基因,其功能并未发生变化;对intI1基因进行了初步定位,确定了其在鸭源鸡杆菌的质粒上肯定存在;将61株鸭源鸡杆菌分为intI1阳性和阴性组,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其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做了分析,结果显示:除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利福平外,其余的11种药物在Ⅰ类整合酶阳性组的耐药率要高于阴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鸭源鸡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同Ⅰ类整合子的存在有关,即具有整合子的菌株易产生耐药性,且更易产生多重耐药性,Ⅰ类整合酶阳性组的耐药性基本上都在8种以上,而阴性组多数都在5种以下。对19株intI1阳性的菌株进行了整合子可变区的检测及分析,结果有18株细菌检测到可变区的存在,1株检测阴性。共检测到5种不同的耐药基因盒,大小分别为3000多bp、1821bp、1600bp、1007bp、744bp,除3000多bp基因盒未测序成功外,其他四种包含的耐药基因组合分别为aadB-PSE-1、aadB-aadA1、aadA2、aadB,这些基因介导细菌对卡那霉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链霉素、壮观霉素的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