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组织的变迁机理——美国农业现代化历程的经验研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ra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化农业的建立和发展基础在于技术进步,而经济组织的结构决定了经济实绩及知识和技术存量的增长速率。因此,建立一套以现有资源和技术为条件的农业组织形式是必要的。鉴于这个考虑,本文在考察美国农业技术现代化历程的基础上研究了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机理。 在农业经济发展的长期历程中,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引发了农村人口的迁移,劳力相对于其他资源变得稀缺,从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这就促进了农业技术的进步;在美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农业人口的绝对数量、占总劳动人口的相对比例都出现了不同的变化趋势;由于不同阶段下的资源稀缺地位不尽相同,相对要素成本不同的技术进步因此得以应用;这些变化导致了农地规模的变化和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技术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成为关键性的充分条件。 技术进步并不必然能立即起到增加单产的作用,短期内甚至可能下降,促进单产增加的先决条件是组织形式特点必须要适应技术的变化。长期来看,技术进步带来了单产的增加,即使农场规模不变,土地实际面积不变,总产量仍会增加,相对要素成本会促使农场主采用新技术来替代农业劳动力。然而,农场主仍然有动力进一步利用技术来达到替代劳动力和改变农场规模的目的,相对要素收益会增大农场主对新技术的需求。农业技术进步对生产的促进性和进步的方向性最终由农地经营规模和所有制形式的变化所确定下来。 由于农业技术的公共品性质决定了技术的研发供给不足,技术进步并不必然能顺利的被生产组织所吸收运用,如果制度能够让技术创新研究按照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来发展并加以推广,使技术进步能够得到有效实现从而弥补短缺资源,这种制度安排才是有效的。因此,本文考察了相关的政策演进,说明了政策对农业组织变迁和技术进步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发展的新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的队伍在不断的扩大,人们越来越重视独立审计工作.因此,怎样有效提升我国上市企业审计
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对于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及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到企业经
已有研究表明,个体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可能与个体老年残障发生存在相关性,本文试图从生命历程的角度来分析中老年人残障的教育梯度的影响因素,并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
自从“石油危机”以后,福利国家逐渐陷入困境与危机之中。虽然福利国家纷纷对其福利国家制度进行不同程度上的改革与修正,然而结果却不甚理想,福利危机依然存在:从我国来看,我国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