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骨科疾病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相比于传统骨科手术的笨拙和不安全,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CT扫描影像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能力和导航系统等技术的日渐成熟,计算机辅助手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在机器人骨科手术中,切削过程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成功和术后恢复。在切削过程中,由于骨材料的各向异性和非均匀性,切削力时刻发生变化,而当刀具开始接触骨材料和离开骨材料时,切削力会突变并产生峰值极易造成刀具断裂,这些现象
【基金项目】
:
项目名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N170304020),起止年月:2018年1月-2019年12月; 项目名称:基于模态耦合颤振的骨切削机器人加工过程优化及控制策略研究(项目编号:NO.51875094),起止年月:2019年1月-2022 年 12 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科疾病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相比于传统骨科手术的笨拙和不安全,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CT扫描影像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能力和导航系统等技术的日渐成熟,计算机辅助手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在机器人骨科手术中,切削过程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成功和术后恢复。在切削过程中,由于骨材料的各向异性和非均匀性,切削力时刻发生变化,而当刀具开始接触骨材料和离开骨材料时,切削力会突变并产生峰值极易造成刀具断裂,这些现象不仅会延长手术时间、影响表面质量、导致术后恢复效果大大降低,严重时还会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因此,本论文从骨材料性质出发,分析手术路径规划和刀具进给方向与骨单位接触夹角,通过切削力建模实现骨材料铣削切削力的离线预测与控制和路径点实时反馈。具体内容如下:(1)对机器人骨切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概述。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国内外骨材料加工过程中切削力的产生和影响、切削过程中刀具磨损断裂和切削力控制以及金属加工过程中切削力控制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概述。在临床手术中,切削力的预测与控制是防止刀具断裂、缩短手术时间和提高表面质量的主要问题。(2)对骨科手术机器人及骨材料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和概括。归纳整理了骨科手术机器人的类型及应用以及三种骨科机器人系统,介绍了骨科手术的流程步骤,并对骨材料的组成结构、生物特性、力学特性、几何特性和机械特性进行详细的分析。(3)研究了通过调节机器人进给速度百分比的方法实现对切削力的监测与控制。在骨材料铣削过程中,设置切削力阈值,当实时切削力超过阈值时,通过调节机器人进给速度的百分比,实现对切削力的控制。同时,对医用铣刀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得出了刀具发生断裂时的受力情况和断裂部位;并对医用铣刀进行了断裂实验,将断裂实验数据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4)建立了六维力传感器计算模型,实现了对机器人末端负载重力的补偿。基于六维力传感器的计算模型,利用坐标旋转变化和受力平衡等一系列关系求解出传感器的零点、重力负载和重心坐标,实现了机器人末端六维力传感器的负载重力补偿。(5)对骨材料铣削过程进行了分析。骨材料具有各向异性和非均匀性,在铣削过程中,随着刀具的移动和主轴的旋转,切削区域的性质会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切削力的改变。因此,首先分析了骨材料的各向异性和非均匀性对切削力的影响;其次,对手术路径规划和刀具进给方向与骨单位轴向方向接触夹角进行了研究;最后,分析了铣削过程中切削力的峰值,并对刀具受力断裂进行了静力学分析,提出一种新的判断刀具断裂的指标。(6)对骨材料铣削切削力进行了预测并对进给速度进行了优化。通过对切削力进行建模实现对切削力的离线预测,同时设置切削力阈值,优化了机器人的进给速度,实现对切削力的调节与控制。(7)对骨材料铣削过程进行了运动仿真。提出了骨科手术切削力预测与控制的实施方案并采用两种方法进行了运动仿真,实现了对骨材料铣削切削力的离线预测与控制和路径点的实时反馈。
其他文献
连铸中间包注余残钢量直接影响金属收得率和生产成本。随着市场对钢铁产品多样化需求的日益增加,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生产已成为合金钢生产的重要趋势,中间包注余引发的成本问题将更加突出。为此,抑制中间包浇注末期汇流旋涡形成,降低残钢量,研究多流连铸中间包汇流旋涡形成规律,开发汇流旋涡抑制技术已引起广泛关注,研究成果对连铸生产特别是高附加值合金钢连铸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结合某厂三流大方坯中间包,建立相似比为1:
连铸坯装送是指连铸坯出连铸机冷却至室温后装送到加热炉加热到开轧温度。连铸坯热装热送是指连铸坯在高温状态下,直接或间接的进入加热炉,铸坯经过加热炉的补热和均热到开轧温度。研究表明,重压下工艺显著细化了微合金钢连铸坯组织,铁素体变细,为装送过程奥氏体的形核提供了更多的形核支点,从而有效细化了装送后的奥氏体组织。因此,本文某钢厂微合金钢重压下连铸板坯为研究对象,根据现场实际的加热装送制度,系统的分析了装
轧钢技术的发展为人民高质量的生活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与此同时对轧制工艺和轧机生产也带来了空前的挑战。轧机振动普遍存在于各大轧钢厂的日常生产中,不仅降低了生产效率和轧件精度,而且减少了轧机系统零件的使用寿命,增加了生产成本,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企业的利益。本文以热连轧机为研究对象,考虑轧机在轧制过程中轧辊弹性变形对轧辊水平接触弧长度的影响、垂直振动位移、水平振动位移、主传动方向扭转振动角以及其他工艺参数对
与锂相比,钠资源更丰富,价格也更低廉,因此钠离子电池及其电极材料也成为近些年来研究的焦点。目前,研究比较广泛的一个正极材料是层状金属氧化物NaxMnO2。由于钠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半径大,因此在充电和放电期间钠的迁移速度变慢,并且钠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受到影响。改善材料性能的一个有效方法是进行金属离子掺杂,P2-Na0.67Ni0.33Mn0.67O2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其衍生物也受到人们的
对铝硅酸盐熔体体系而言,其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性质均是由其微观结构决定的。因此,研究铝硅酸盐熔体的微观结构有助于阐明诸多冶金工业过程的反应和现象。铝硅酸盐熔体的微观网络结构可以基于体系中各个结构单元的种类及其聚合程度来表征,与熔渣的宏观性质密切相关。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铝灰还原熔融镍渣提铁过程中CaO-SiO2-‘FeO’-Al2O3-MgO熔渣体系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定量研究,同时,采用红外光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可以将轮毂电机嵌入到每个车轮内,因此具有转矩独立可控、操控灵活、节能高效、车内空间大等优点。本文根据该型车辆驱动的特点,针对其状态估计和行驶稳定性控制两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搭建车辆的仿真模型。使用Carsim和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进行算法的验证。由于Carsim中缺少纯电动汽车的模型,需要对原有的燃油车模型进行一些改
EA4T合金钢是常用的铁路车轴材料,在国内外的大功率机车、高速列车以及地铁上被广泛使用,车轴在使用过程中主要承受循环载荷,循环载荷导致的疲劳失效是车轴最常见的失效形式。锻压工艺是车轴在生产过程中关键环节之一,锻压工艺参数影响车轴最后的机械性能。因此本文以EA4T材料为研究对象,使用试验、理论分析研究了不同的锻压工艺参数对EA4T材料微观组织与疲劳特性的影响,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本文对EA
危险品救援车针对的是危险品道路运输事故中泄漏的危险品,既可运输液态危险品,也可对固态危险品进行收集。所以危险品救援车的收纳罐内部不便设置固定的防晃板,否则不利于收集和倾倒固态危险品。本文借助于收纳罐内部现有的可移动的卸料板,在运输液态危险品时将其置于罐体中部来充当防晃板。当危险品救援车进行转向和制动时,液态危险品对罐体的冲击会降低危险品救援车的行驶稳定性,极易引发交通事故,造成财产的损失和人员的伤
中心偏析及缩孔、疏松是连铸大方坯主要内部质量缺陷之一,严重制约了高品质连铸坯及低轧制压缩比条件下大规格轧材的高效、稳定制备。目前,凝固末端重压下技术是可显著改善上述内部质量缺陷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该技术充分利用铸流凝固末端外冷内热的温差优势,通过对铸坯厚度方向施加较大的机械压下变形,可实现压下量向铸坯心部的高效传递,从而大幅改善铸坯中心偏析及缩孔、疏松缺陷,为低轧制压缩比条件下生产高品质的大规格轧
ERT(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技术具有成本低、非侵入性、可视化的特点,是两相流检测中最具前景的研究课题之一。目前对ERT系统的研究集中在二维空间,对三维空间的研究较少。但是,对于离散相的几何形状、相对位置和空间分布等三维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了实现对被测敏感场的三维可视化检测,需要对三维ERT技术进行研究。本文以ERT技术为研究背景,以有限元分析软件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