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明代史籍中载录了许多农民起义的历史事迹,其领袖大多以男性为主。唐赛儿作为明初农民起义的女领袖,因其女性起义者的特殊身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明清文献中记载了唐赛儿起义的始末、唐赛儿起义史事的反思及评判。明代史籍对唐赛儿的形象定性为妖妇;明清笔记杂录和清代史籍对唐赛儿的态度稍显宽容,既有对其叛乱行为的批判,也有对其勇武品质的认可,评价褒贬不一。在小说创作领域,明清小说家既有在小说中涉及到唐赛儿,将其作为背景人物,也有以唐赛儿作为主人公进行小说创作的现象。其中,以唐赛儿为主人公的小说有《初刻拍案惊奇》、《归莲梦》、《女仙外史》。这三部作品中的唐赛儿形象逐步发生衍变,与史书中的妖妇形象相比,已经呈现出正面化、半人半仙化、女仙化的特点。《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对唐赛儿的道德品质有所丑化,但这不足以掩盖唐赛儿某些正面的性格特点,如在治理军队时的谋略,在为人处世方面的有情有义,唐赛儿已初步具有女英雄的气质。《归莲梦》中的白莲岸与历史上的唐赛儿在人物经历方面十分相似,兼具农民起义女领袖与民间宗教女领袖的双重身份,因而本文也将其归入唐赛儿题材的讨论范畴内。白莲岸呈现出半人半仙的特点,既有凡人心性,如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尘世的留恋,也有仙家特点,她最终明心见性、皈依佛门。《女仙外史》中的唐赛儿呈现出女仙化的特点,性格特点也更为丰富、多元,唐赛儿所具有的神圣性在小说中的许多细节中得以展现。唐赛儿已具有女仙的诸多品质,如才德兼备、仁慈与忠义之心并存等。作者吕熊将唐赛儿塑造成完美的女仙形象,在行文中直接表达对女性的赞美之情。从明清文献到明清小说,唐赛儿的形象经历了一个衍变的过程。《女仙外史》更是为唐赛儿作了翻案文章,升华了她的女仙形象。为何文人选择将唐赛儿塑造成女仙形象?这其中包含历史上女性起义者身份的特殊性,民间宗教中的女性崇拜因素以及明清时期文人对女英雄的礼赞之情。因而在《女仙外史》出版后,文人群体在评点中认可、赞美了唐赛儿的女仙形象,寄托了文人的无法实现的理想抱负和失意情怀,也反映了对女性审美观的变化。从宗教角度而言,在《归莲梦》、《女仙外史》中体现了民间宗教的某些文化内涵,如度世思想、救世思想,这些也与女仙形象的塑造密切联系。总而言之,从史书到小说,唐赛儿的形象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直至今日还留存于后续的小说与戏曲改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