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与算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从网购平台中的“猜你喜欢”到视频网站中个性推荐,从自动定价到人工智能,算法以一种权利主导的方式渗透到当今社会。一方面,成熟且稳定的算法确实给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另一方面,随着算法广泛应用,与之相伴的由算法引发的风险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算法凭借私营平台和社会公共部门,深度嵌入社会运行,实现了无孔不入的构建、干预、引导和改造。换句话说,算法在接管人类让渡的决策权。然而算法具有不公开、不接受质询、不提供解释、不进行救济、相对人无从知晓决策的原因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算法逃避了现有法律制度下的管制,从而造成应承担责任者逃避了责任,受害者得不到有效救济的局面。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一问题产生的矛盾和弊端将会日益激化。本文将从这一背景出发,采用比较分析、文献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将规范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并且结合算法本身特点,找出目前算法法律规制中存在的困境,总结算法法律规制具体路径并为我国算法法律规制推出具体化建议。本文首先在绪论部分介绍了算法法律规制选题的背景并指出其研究意义,并且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为了加深对于规制目标的理解,在第一章中,本文详细阐述了算法的概念、特征以及其应用领域。之后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本文在第二章中通过分析算法存在的非公平公正、信息不对称以及应用缺乏监管等缺陷,讨论其法律规制的必要性。然后在第三章中针对个人信息保护、数据歧视、算法合谋以及算法执法这四个方面阐述了算法可能会引发的法律问题。之后在第四章中,结合算法本身特点和算法应用中的风险和问题,讨论如何实现算法规制。在这一章节中,本文首先提出应该在立法体系中明确有关算法的通用性法律。之后针对形成行政规范和建立监管审查制度也分别给出了具体路径和建议。本文希望立足现有的法学理论基础,尝试从法律的角度对算法建立可行的规制机制,以减轻算法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并对算法的发展进行良性的引导,使算法支撑下的各种新型服务更好的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