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在华美国公司中国员工的学习方式的分析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xin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中国市场举足轻重的地位日益凸显。众多的海外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其中美国公司的投资规模与扩张速度是引人注目的。在美国公司不断扩大中国业务的同时,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才加入了他们的员工团队。然而由于中美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些中国员工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往往与美国公司的管理文化发生冲突。为了消除摩擦, 使中国员工更好地溶入美国公司的工作环境, 深入了解这些员工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成为保持在华美国公司良好运作的关键。本文旨在考察在华美国公司中国员工的学习方式的特点。 中国人和美国人原本有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但在与外来文化日益增多的接触中, 中国人的学习方式逐渐发生改变。受雇于在华美国公司的中国人处在中美两种文化的影响下,他们的学习方式必然呈现一些与在国有企业工作的中国人相比较不同的特点。了解中国员工的学习方式是在华美国公司培训本地员工成功的关键,这成为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在回顾了Hofstede, Samovar 和 Porter等学者关于文化模式和文化因素对学习活动的影响的相关理论文献之后,本文提出了认知方式,沟通方式,关联方式和激励方式等四个学习方式的维度。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中国员工的学习方式并据此提出四项相关假设。作者先在理论上总结了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基本特点,然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两组人员,分别是在国有企业工作的中国员工和在美国在华企业工作的中国员工。根据调查问卷所回馈的数据,本文检验所提的四项假设并着重分析文化因素对在华美国公司中国员工的学习方式的影响。本文最后提出了本研究的一些局限并对未来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国有、集体企业工人下岗问题是困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促进下岗工人的再就业,而要很好地促进再就业,就要对工人进行培训。我国对
伴随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人力资源市场在实施人才招聘时,时常会因供给量偏大、信息不相符、参与人员匹配意识弱等原因的影响,造成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匹配度一直
罗蒂是著名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家,他的解释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文本没有自身固有的意义,诠释一个文本只是根据个人目的对文本的使用。但当他面对艾柯向他提出的"你的文章究竟
<正> 上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近代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特点,使这个城市吸收的流动人口位于全国城市之首。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方针的逐步
为实现铺层角度、顺序对桨叶强度影响的准确预报,本文首先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baqus建立复合材料螺旋桨仿真计算方法,并通过静强度试验对仿真计算方法进行了佐证;然后加入Tsa
溃坝时下游社区人员应急撤离路径优化问题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对撤离路径的优化选择问题,另一方面是各条撤离路径上待撤离人数的优化配置问题,两者是水库溃坝应急撤离计算机
21世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纪,又是一个崇尚知识的时代,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使我们认识到,只有拥有知识才能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经
在日常工作中,最难解决的是一些争议问题,草原使用权争议也不例外。过去,由于草原的粗放管理、经营和利用,可以说人们不太重视,而现在已成为热点资源倍受人们青睐,其使用权出现争议
以国际视野下的教师信息化能力概念为基础,分别按结构、功能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挖掘,揭示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固有特点。从偏远地区职业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