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RNA结合蛋白IGF2BP3被报道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并能通过m6A调节的方式影响肿瘤细胞的命运。本课题通过免疫组化技术,细胞分子实验结合RNA测序和RNA甲基化测序研究IGF2BP3在膀胱癌中的作用和初步机制。方法:(1)利用TCGA膀胱癌基因表达数据和生存数据筛选出m6A相关的RNA结合蛋白IGF2BP3;利用免疫组化和q RT-PCR检测IGF2BP3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2)应用C
【基金项目】
:
广西基因组与个体化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重点实验室运行补助项目,项目编号:19-185-33、19-050-22、17-259-45; 广西基因组与个体化医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广西高校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项目编号:桂教科研[2020]8号文;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肝癌的三维基因组学,项目编号:2016GXNSFGA380006; 广西科技开发项目:广西区域高发肿瘤肝癌基因检测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RNA结合蛋白IGF2BP3被报道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并能通过m6A调节的方式影响肿瘤细胞的命运。本课题通过免疫组化技术,细胞分子实验结合RNA测序和RNA甲基化测序研究IGF2BP3在膀胱癌中的作用和初步机制。方法:(1)利用TCGA膀胱癌基因表达数据和生存数据筛选出m6A相关的RNA结合蛋白IGF2BP3;利用免疫组化和q RT-PCR检测IGF2BP3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2)应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敲除IGF2BP3的T24稳定细胞系,并用DNA测序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验证敲除效果。在T24和T24敲除IGF2BP3细胞系应用MTT实验,平板克隆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变化。(3)提取临床膀胱癌样本组织的RNA并测序,分析IGF2BP3在膀胱癌中的作用;同时利用RNA-seq和MeRIP-seq,联合分析敲除IGF2BP3后细胞基因表达和m6A水平的变化,探讨IGF2BP3在膀胱癌中的作用及初步机制。结果:(1)TCGA数据分析结果提示IGF2BP3在膀胱癌中比正常组织高(P<0.05),高表达IGF2BP3的患者生存时间更短(P<0.01);免疫组化实验显示IGF2BP3在膀胱癌组织的阳性率为44.4%(32/72),在正常膀胱组织中不表达(0/12),两组阳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提示IGF2BP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性相关(P<0.05);q 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到IGF2BP3在T24、5637、J82、SW780细胞不同程度的表达。(2)成功应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了敲除IGF2BP3的T24细胞系。(3)敲除IGF2BP3后,MTT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显示T24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下降;流式细胞术检测到敲除IGF2BP3后细胞凋亡增加(P<0.05);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无明显变化。(4)提取对膀胱癌组织RNA进行测序并分析,结果提示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与IGF2BP3相关,在IGF2BP3表达高的标本,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也高;应用GO和KEGG分析T24和T24-KO差异基因和m6A相关差异基因,GO分析结果提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外基质相关的通路上,KEGG分析结果提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TNF signaling pathway;GO分析m6A相关的差异基因主要与基因的转录调控相关,KEGG分析m6A相关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Hippo signaling pathway;联合转录水平和m6A水平的差异基因分析,提示与细胞生长增殖有关的差异基因:SPHK1,POMT2,MRPS18A。结论:(1)IGF2BP3在膀胱癌组织异常高表达;IGF2BP3与肿瘤的转移,浸润性相关。(2)IGF2BP3在膀胱癌组织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基因相关。(3)IGF2BP3影响T24细胞的生长增殖、凋亡。(4)SPHK1,POMT2,MRPS18A可能是IGF2BP3的靶标,但还需进一步的验证。
其他文献
目的:在细胞水平上,初步探究镉在致神经细胞凋亡的过程中,JAK2/STAT3信号通路、胆碱能系统以及Klotho基因的作用机制,为探究镉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提供线索。方法:本次研究以PC12细胞为研究材料,MTT细胞活力检测法确定PC12镉染毒剂量和抑制剂使用浓度,将实验分为(1)0μM、10μM和20μM Cd Cl2染毒组,(2)0h、12h和24h Cd Cl2染毒组,(3)空白对照组、溶剂
背景: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以调强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极大的提高了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1],但仍有约20%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远处转移、局部复发或区域淋巴结转移,其中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2,3],化疗联合或不联合靶向治疗为转移性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模式。如何选择合理的治疗模式,提高转移性鼻咽癌的疗效是目前临床研究的
目的:应用FibroTouch检测冠心病患者脂肪衰减参数值(fat attenuation parameter,FAP)与肝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探讨冠心病患者肝脏脂肪变性、肝纤维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期间首次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Fibro Touch检查
目的:探讨改良新型三明治法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于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130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72小时内首次行胃镜下治疗,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传统治疗组):2014年12月至2017年9月行传统三明治法(碘油-组织胶-碘油)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病例62例;观察组(改良治疗组):2017年10月至201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慢性肝病的常见原因,由于脂蛋白组装或运输的缺陷,NAFLD的发生通常与肝中甘油三酯的增加和胰岛素抵抗有关。本文旨在探讨在肝脏中高尔基体糖蛋白GP73(Golgi Protein 73,GP73)的高表达对肝脏脂代谢的影响,阐明其通过GAP活性抑制Apo B的分泌来调控脂代谢的分子机制,为NA
目的:探讨新发IgA肾病(IgAN)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Beclin-1、LC3水平与与临床症状、实验生化数据及肾脏病理资料的关系。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RT-PCR)检测IgAN组(n=30)和健康对照组(n=30)PBMCs中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mRNA的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测定IgAN组和对照组PBMCs中Beclin-1、LC3蛋白水平,冰冻切
目的:1.了解柳州市急性脑卒中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2.了解柳州市急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柳州市工人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急性脑卒中患者4432例,其中脑梗死患者2472例、脑出血患者144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12例,收集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部体检的非脑血管疾病患者40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发
目的:在感染性疾病病原体鉴定诊断中,二代测序(NGS)相对于传统病原学鉴定方法如培养、镜检、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病理活检检出率较高,耗时缩短,但该诊断技术在临床实践中解读结果困难,对其诊断价值尚无统一认识。本研究旨在利用系统评价评估NGS在肺炎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与传统病原体鉴定方法的一致性。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文数据库。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各数据库
目的:体外实验探讨鞣花酸(ellagic acid,EA)对BRCA1基因沉默和过表达的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不同浓度的EA(0μg/m L、1μg/m L、5μg/m L、10μg/m L和20μg/m L)分别作用MDA-MB-231细胞24 h、48 h和72 h后,用MTT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增殖能力,并分别计算其IC50以筛
目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肝脏特异性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讨肝脏特异性lncRNA FAM99B在HCC中的表达水平、临床意义及其生物学功能;同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FAM99B在HCC中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1.肿瘤基因组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