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制约性研究——基于渝东南X县的考察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vin_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公平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历史车轮的翻滚并没有让其淡出学界的视野,不同的历史时期及社会背景赋予其不同的内涵。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变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成为人们不断追寻教育公平历程中一个新的话题。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改善民生,进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仍有较大难度。而县域作为较小的行政区划,其内部自然地理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为相似,同时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使县域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规划区,这使得首先在县域内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成为必然选择。然而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着现实困境,从表现形式来看,县域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着城乡、校际以及群体之间的非均衡发展;从具体内容来看,县域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教育经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学仪器设备及师资等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和教育结果的非均衡发展等问题。   面对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困境有必要进行反思,什么原因导致县域基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什么原因制约着当前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执行。教育有问题但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教育问题究其根源往往是其背后存在的复杂的社会问题。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总在与社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没有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的教育,教育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活动其发展受现实社会因素的制约。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同样如此,影响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其中社会因素对其发展的制约是最为根本的。社会因素对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不是抽象的而是现实的和具体的,具体表现在经济发展差异、社会政策差异、文化差异、人口差异及自然地理环境差异五个方面。社会因素的差异影响着教育资源的配置、学校的办学成本以及个体的教育需要,并进一步影响教育发展的结果导致县域基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鉴于此,县域基础教育的发展要遵循正义原则,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差异补偿,保障个体的平等受教育权;同时要遵循共生原则,实现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共生。在正义原则和共生原则的指导下,探寻教育的特色发展与内涵发展之路是推进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他文献
“亲子阅读”一词起源于新西兰,随后被世界各国所采用并积极实践。我国早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相关的语句,古人曾云:遗子千金,不如遗子一经,其实质即为强调引导孩子读书的重要性。
在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协同教学因其独特的价值优势愈来愈受到广大学者、专家和教育实践者的青睐、关注和运用,也在一些学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毋庸置疑,实践中依然存
跳马项目是男子竞技体操比赛主要项目之一,从最近几年的世界体操大赛可以看出,我国男子跳马已经处于非常不利的阶段,因此,男子跳马这几年也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有关我国男子跳马研
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着的一个重大问题。傈僳族是腾冲县的一个世居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地理环境等各方面的原因,其民族传统文化保存相对比较完整。然而随
我国优秀女子网球选手在参加的红土场地网球比赛中曾经获得过骄人的成绩,但在自那之后就无法再在红土场地的比赛中取得理想成绩,本文通过对中国选手(李娜、郑洁、彭帅)与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