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底板多塔楼隔震结构是目前隔震工程中常被采用的隔震结构形式,它解决了毗邻建筑或需设结构缝的建筑在隔震时需要保证隔震支座无阻碍移动而导致上部结构的结构缝较宽的问题。大底板多塔楼隔震结构的隔震层采用大底板形式,即将隔震支座设在整体连接的底板以下,上部结构不阻碍隔震支座的移动,结构缝宽度可按传统抗震结构的规定来取值。大底板多塔楼隔震结构的振型中常伴有扭转成分,底板易产生较大附加内力,从而导致底板局部破坏。在多维地震作用下,这种不利影响会更加突出。多塔楼结构的地震响应在之前的研究中均有所认识,但对大底板多塔楼隔震结构的振动特性及其在多维地震作用下底板的应力状态研究还不够深入。为此,本文以大底板多塔楼隔震结构为研究对象,输入多维地震动,比较分析不同体型形式的大底板多塔楼隔震结构的振动特性,并对结构底板的薄弱位置及底板的应力状态进行了探讨。主要工作如下:1)分别介绍了结构多维抗震理论、隔震结构的发展与应用及大底板多塔楼隔震结构的研究现状;2)从理论上对大底板多塔楼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基本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进行介绍;并全面比较了等高对称塔楼、塔楼不等高及塔楼在底板不对称布置的大底板多塔楼隔震结构振型与自振周期特点;3)利用MSC.MARC有限元软件建立上部结构采取不同方式布置的大底板多塔楼隔震结构有限元模型,对结构的底板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到底板在多维地震作用下各时刻的应力,明确了上部结构布置对结构底板应力状态的影响;4)对一典型的平面不规则大底板多塔楼隔震结构实际工程进行了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得到了该工程结构的底板在不同方向地震波输入下的应力状态,并根据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的分析结果,得出结构底板的薄弱位置及其弹塑性发展状况;最后,根据这些计算结果,对类似实际工程的底板设计提出了一些具有参考意义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