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障碍是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的学习无能,它一直是世界医学界、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研究的课题。西方研究者对学习障碍的研究历史悠久,从1896年美国特殊教育家柯克提出学习障碍这一概念以来,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科研意识的提高,此项研究已越来越引起各界广泛的关注。纵观中国学者在学习障碍方面的研究,的确有不少丰硕的成果,但这种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对中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和探讨上。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对中学生学习障碍的成因及对策分析,尤其突出了所有障碍中的学科障碍,试图通过这种针对本学科进行的分析来为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成效做出积极探索。在学习和研究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本人通过对丹阳市云阳中学和第三中学125名英语学习落后同学的调查分析得知,中学生的学习障碍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和学科障碍。心理障碍包括意志障碍和情感障碍;行为障碍包括学习习惯障碍,学习兴趣障碍和学习方式障碍;学科障碍包括跨文化交际障碍,语言环境障碍和教材师资障碍。这三方面的障碍在中学生身上往往是并存的,只是在不同学生的身上各有侧重而已。中学生英语的学习障碍是由以上几种因素共同造成的,其中学生的心理障碍是由学生主观造成的,学科障碍主要是外部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行为障碍多是由学生不恰当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引起的。因此,对中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矫治应立足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调动各种外在和内在的教育因素,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对学生学习障碍分类的基础上,本文还分类分析了各种学习障碍含义及其特征表现,为学习障碍的矫治提供了依据。与此同时,本文还对各种学习障碍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找出成因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治。在对中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成因及特征分析后,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分类矫治的对策。对于中学生的心理障碍的矫治重点在构建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上以及在对学生自信心自制力的培养。对于中学生的行为障碍的矫治重点在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学习方式。这些矫治依赖于中学生自己和教师双方的共同努力。对于学科障碍的矫治关键在于优化外部环境,提升教师素质,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在矫治对策中,笔者通过教学实际中遇到的两个典型个案给出了本项研究的两个实证,进一步完善了本研究的理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