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rCuNi(Co)AlNb块体非晶合金的变形及断裂研究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maogaishilang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晶合金是原子排列长程无序,短程有序,宏观上呈现出各向同性的多组元合金体系。非晶合金由于独特的结构,呈现出了一系列优异的力学性能,如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能、很强的耐腐蚀性能以及优异的磁学性能。尽管非晶合金秉承了传统晶体合金的大多数优异的力学性能,但仍然面临着五大工程应用难题,即非晶态的结构仍然未知,玻璃转变机制尚未清楚,玻璃形成能力较弱,变形机制不清楚以及几乎为零的拉伸塑性。后面三个难题极大的限制了块体非晶合金作为结构件面向应用。本文以Zr基非晶为研究对象,对其玻璃形成能力,应变硬化能力以及拉伸塑性进行探索。通过调节Zr63.78Cu14.72Ni10-xCoxAl10Nb1.5(x=0,1,2,5,8,9,10)非晶合金中Co与Ni的含量来探索合金元素对其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采用先熔炼Zr-Nb共晶合金再制备母合金的策略,大幅提高了此合金的临界尺寸。研究表明,当Co含量为0-10%时,非晶合金的最大成型能力都大于4 mm。通过Co部分取代Zr-Cu-Ni-Al-Nb非晶合金中的Ni,形成Co与Cu之间正混合焓(6 kJ/mol),以正的混合焓诱发非晶合金发生相分离。以原子百分比1-10%的Co部分取代合金体系中的Ni,合金体系发生了明显的相分离。在压缩力学性能上含Co的非晶均表现出了应变硬化现象,而未添加Co的样品没有。其强度增量dσ/dε分别为-1.9、1.7、2.4、1.6、1.4、1.6和3.0 GPa/单位应变。从断口形貌上,断口上均出现了大量韧窝,样品表面出现了大量剪切带。都具有良好的塑性,塑性分别是9.7%、8.2%、9.4%、7.7%、9.2%、7.7%、9.0%。Co的添加,样品强度降低不到4%,平均屈服强度分别为1547 MPa、1518 MPa、1506 MPa、1527 MPa、1566 MPa、1523 MPa、1495 MPa。并且发现两次相分离,一次相分离的分离相尺寸为10-20 nm,分布在基体之上;二次相分离的分离相尺寸<4 nm,分布在剪切带附近宽度范围约100-300 nm。通过对Zr63.78Cu14.72Ni8Co2Al10Nb1.5块体非晶合金进行超声冲击处理,改变合金内部结构,进而改变合金的力学性能。通过采用超声频率20 kHz,功率1 kW,超声冲击次数分别为0、4、8、12次,每次超声冲击时间为3-5 s处理非晶样品上下表面。研究发现,与未处理过的铸态样品相比较,超声冲击处理后,拉伸曲线出现了明显的屈服平台。而且随着超声处理次数的提高,其塑性先增加后减少,在冲击次数为4次时,平均塑性应变达到最大值1.24%。超声冲击处理后,样品中部出现相分离和表层纳米晶是引发非晶合金拉伸塑性的主要原因。从断口形貌上看,未经过超声冲击处理的样品,断口是典型脆性非晶断口形貌,由脉状花样及光滑区域组成。经过超声冲击处理的样品,脉状花样明显减少,这与样品应力状态改变有关。通过Co部分取代Ni,在非晶合金成分Zr63.78Cu14.72Ni10-xCoxAl10Nb1.5中,获得了一系列GFA大于4 mm的非晶合金成分,通过成分设计诱发相分离,以及超声冲击处理,进而提高非晶合金的力学性能,获得了7.7%以上的室温压缩塑性以及高达1.24%的室温平均拉伸塑性,并发现,通过形成不同尺度的相分离,在非晶合金中发现了强的应变硬化现象,为非晶合金在结构材料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等人类活动,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全球气温持续上升。N2O作为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单分子增温潜势为CO2的298倍。青藏
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力求能源绿色清洁化,是二十一世界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大能源大电网的日益成熟,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的规模也逐步扩大。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
能源问题是当今工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亟需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之一,目前作为主流能源的煤炭和天然气等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正面临着储藏量的减少和需求不断增加的不可调和之矛盾
玉米(Zea may L.)作为人们主要食用的四大作物之一,在我国粮食安全、工业与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多用型农作物。玉米籽粒是人类膳食和动物饲料的重
随着中微子的发现,对中微子的研究热潮逐渐兴起并深入发展。自从1956年雷因斯和柯万发现中微子以来,科学家在中微子领域逐渐取得各种显著成果,正逐步揭开这种粒子的神秘面纱。当前中微子的研究是粒子物理学中最为活跃的分支之一,存在着很多难解之谜,这可能会成为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的突破口,因此全世界科学家都在为研究中微子努力奋斗着。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项目是我国进行探索中微子奥秘的一项科学实验项目,这项实验是为
煤炭资源作为一种主要的能源,在未来几十年内是不可替代的。基于我国能源特点“富煤、贫油、少气”,以煤制天然气(SNG)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清洁煤炭技术之一。近年来,随着天然气
本文是以北京华德液压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履带吊、旋挖钻等工程机械用多路阀中使用的溢流阀为研究对象,通过溢流阀的基本参数设计和性能分析,根据流体力学理论计算溢
能源与环境危机日益严重,发展可再生能源转化技术非常重要。设计出高效、稳定、廉价的催化剂是该方向的研究重点。利用模拟计算既可以对催化剂材料的催化实质进行原理性分析,
当前人类正处在信息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相交汇的历史时刻,一场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主导地位的能源革命暗流汹涌。氢能作为洁净的二次能源载体是未来能源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锂离子电池由于高容量,高能量密度等特有的优点已经成功应用到各种便携设备和电动车上。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中,商业化的石墨负极因为较低的容量难以满足社会对储能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