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有内在的逻辑关系。近代以来科技的每一次重大革命都强有力地推动着社会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每一次飞跃也都为科技革命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第一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第二次科技革命促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俄国诞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社会主义经历了从发展到被迫改革的曲折过程。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尚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的新科技革命,更是以其全方位、加速度等特点,对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新科技革命冲击了高度集权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导致社会主义制度在苏东地区的失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抓住新科技革命的历史性机遇,社会主义在改革中新生。本文试图以科技革命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关系为主线,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分析、探求新科技革命条件下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起的深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新科技革命条件下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作出分析预测。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明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三次历史性飞跃的内在逻辑关系,指出科技革命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劲动力。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社会主义经历了产生、发展的过程,但由于僵化的体制逐渐不能适应科技革命的要求,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第二部分对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新科技革命进行概述。新科技革命的产生,是由特定历史时期的科学理论、生产和实验技术及社会环境共同决定的。新科技革命具有全方位、广泛性、一体化、加速性和智能化的特征。新科技革命通过对生产力诸要素的品质及其结构的革命性变革,空前的优化了劳动的整体状况。这种优化必然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引发产业革命,最终引发社会变革。第三部分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走向终结的原因。传统社会主义模式长期实行的僵化体制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有内在的矛盾。苏联东欧等国家未能进行正确的改革以解决这些矛盾,没有把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建立在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基础上,也就没有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结果最终走向失败,使社会主义遭遇最严重的挫折。第四部分从现实的角度分析新科技革命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新成就的原因。阐述我国对科学技术和新科技革命的态度,全面分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深远影响。正是在对科学技术和新科技革命有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中国抓住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时代机遇,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改革,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探索出适应新科技革命要求的社会主义新模式,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把科学社会主义推进到一个崭新阶段,预示着世界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第五部分阐明新科技革命条件下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趋势。20世纪70年代之后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进程,给人类社会带来深远影响。虽然在20世纪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中资本主义暂时处于优势,但这并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大方向,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消亡准备了条件,推动着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演变。新科技革命条件下社会主义挑战与机遇并存,但总的说来机遇大于挑战,未来社会主义发展的命运在于同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