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与通俗的变奏——阿兰·罗伯-格里耶与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批评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mineonbridg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兰·罗伯-格里耶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小说派的最重要的作家和理论家,他的作品在中国得到大量的翻译和传播,他是健在的法国作家中作品被译介到中国最多的一位,同时中国当代很多著名的作家都曾声称自己喜欢格里耶并且受过他的影响,很多文学批评家也把格里耶作为自己必要的理论资源。本文试图从比较文学的角度,通过对格里耶与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批评进行比较来探求中外文学关系中的一些普遍规律。   格里耶自恃为先锋派,但是他能够反对传统,却不能够抵抗通俗。与格里耶相似,中国当代先锋作家也并没有保持住精英批评家所期望的先锋性,而化为通俗。但这只是表面的相似,格里耶的文学反叛尽管建设性不强,但并没有超出欧洲文学发展的逻辑,但是中国的精英批评却脱离了中国社会现实和文学现状,以格里耶这样的西方先锋作家作为标准,在中国寻找所谓的先锋文学,并想以此证明中国开始有了后现代主义。   虽然起先的创作意图和创作理论是定位在先锋性上,但无论是格里耶还是中国当代先锋文学都没有做到彻底的先锋,其创作中都存在着很多潜在的通俗因素。本文从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叙事空缺、视觉化写作和通俗化题材等方面探讨存在于他们的文学实践中的先锋与通俗之间的张力。
其他文献
动漫作为一种全新而流行的文艺形式,已经大份额地占掘了青少年文化市场,并在社会激起了较大反应。虽然动漫对其受众及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强且明显,其相关研究尤其是在文学和文化领
苦难书写并不是某一位作家的专利。事实上,苦难书写可以说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是老舍小说中“人物逃不出景物的毒手而不得不堕落”的主题结构却打上了老舍的独特印迹
清代初文人们创作了大量的叙事诗。本文在掌握一定材料的基础上,首先根据题材内容将清初文人叙事诗划分为三类:叙述历史、表彰节烈、反映民生。与此同时,进一步探讨每类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