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地区钙粘蛋白与雌激素受体在不同妊娠状态中的表达及其关系的研究

来源 :青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63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正常早期妊娠及不良妊娠(胚胎停育、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组织中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与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量,并分析二者与妊娠状态的相关性,探讨E-Cad和ER的表达在不良妊娠(胚胎停育、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发病机制中可能存在的作用,从而早期预测不良妊娠结局及滋养细胞恶变倾向,为内分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搜集2018年12月1日-2020年10月30日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胚胎停育病例(绒毛组织)52例、葡萄胎病例(妊娠组织)30例、侵蚀性葡萄胎病例(病灶组织)20例,同期在计划生育科门诊就诊要求终止妊娠的正常早期妊娠妇女(绒毛组织)30例作为对照组,清宫术后分别收集绒毛及葡萄胎妊娠组织,侵蚀性葡萄胎选择手术标本组织,基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绒毛、妊娠组织及侵蚀性葡萄胎标本组织充分取材,制成切片,所有切片采用免疫组化E-Cad、ER染色,分别记录各病例表达指数并评分,数据分析E-Cad与ER在正常早期妊娠绒毛、胚胎停育绒毛、葡萄胎妊娠组织、侵蚀性葡萄胎病灶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二者与不同妊娠状态的相关性,探讨E-Cad和ER的表达在不良妊娠(胚胎停育、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发病机制中可能存在的作用。结果1、E-Cad蛋白在正常早期妊娠组、胚胎停育组、葡萄胎组、侵蚀性葡萄胎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25/30)、96.15%(50/52)、60.00%(18/30)、25.00%(5/20),差异具有显著性(χ2=60.27,P<0.01)。(1)相比于正常早期妊娠组,胚胎停育组的阳性表达率更高,在统计上有显著差异(P<0.05),在上述两组中,E-Cad蛋白表达以强阳性(+++)为主。(2)相比于正常早期妊娠组,葡萄胎组、侵蚀性葡萄胎组的阳性表达率更低,但葡萄胎组高于侵蚀性葡萄胎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蛋白在正常早期妊娠组、葡萄胎组及侵蚀性葡萄胎组中的阳性率呈现下降趋势,并且E-Cad蛋白在葡萄胎组的阳性表达分布(+、++、+++)差异性不大,在侵蚀性葡萄胎组中以中阳性(++)、弱阳性(+)表达为主。(3)胚胎停育组阳性表达率高于葡萄胎组、侵蚀性葡萄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ER蛋白在正常早期妊娠组、胚胎停育组、葡萄胎组、侵蚀性葡萄胎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3%(28/30)、75.00%(39/52)、56.67%(17/30)、15.00%(3/20),差异具有显著性(χ2=60.27,P<0.01)。(1)相比于正常早期妊娠组,胚胎停育组的阳性表达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述两组中,ER蛋白表达以强阳性(+++)为主。(2)相比于正常早期妊娠组,葡萄胎组、侵蚀性葡萄胎组的阳性表达率更低,但葡萄胎组高于侵蚀性葡萄胎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蛋白在正常早期妊娠组、葡萄胎组及侵蚀性葡萄胎组这三组的阳性率呈现下降趋势,ER蛋白在葡萄胎组中以中阳性(++)表达为主,在侵蚀性葡萄胎组中以弱阳性(+)表达为主。(3)胚胎停育组阳性表达率高于葡萄胎组、侵蚀性葡萄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Gamma相关性检验,E-Cad蛋白与ER蛋白在正常早期妊娠组(G=0.861,P>0.05)、胚胎停育组(G=0.4727,P>0.05)中,二者无相关性。4、经Gamma相关性检验,E-Cad蛋白与ER蛋白在葡萄胎(G=0.7762,P<0.05)、侵蚀性葡萄胎(G=0.9200,P<0.05)中有相关性,呈正相关。结论1、E-Cad蛋白在胚胎停育绒毛中的表达高于正常早期妊娠者,提示E-Cad蛋白异常升高表达可能影响滋养细胞的黏附、分化,降低滋养细胞的正常侵袭力,使胚胎浅着床,导致胚胎停育。ER蛋白在胚胎停育绒毛中的表达低于正常早期妊娠者,ER蛋白表达缺失可能促使了胚胎停育的发生。E-Cad蛋白与ER蛋白在正常早期妊娠组、胚胎停育组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2、E-Cad蛋白、ER蛋白在葡萄胎妊娠组织、侵蚀性葡萄胎病灶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早期妊娠者,随着滋养细胞侵袭能力的加强,ECad蛋白ER蛋白的表达强度逐渐降低,并且二者在葡萄胎组、侵蚀性葡萄胎组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提示E-Cad蛋白、ER蛋白可作为联合监测滋养细胞恶变的指标,如果检测提示E-Cad蛋白与ER蛋白均降低,则发生滋养细胞恶变的可能性增大。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AN69 Oxiris血滤器行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患者,通过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探讨AN69 Oxiris在治疗脓毒症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课题选择青海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12月入住急诊ICU确诊的脓毒症患者,所有患者符合《第三版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定义的国际共识(简称「脓毒症3.0」)》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经过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后符合病例为3
目的:近几年,国内外利用术中荧光成像技术进行肝切除的病例报道越来越多,而其在泡型肝包虫病中也有少量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分析吲哚菁绿荧光融合成像技术(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ce imaging,ICG-FI)在泡型包虫病肝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行肝泡型包虫病切除的共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标记病灶方法的不同分
目的:评价重组抗原蛋白14-3-3的免疫原性和其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继发性感染BALB/c小鼠模型中的预防/治疗效果,并筛选出多房棘球蚴抗原蛋白14-3-3的T、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方法:1.构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抗原蛋白14-3-3的原核表达系统,经IPTG诱导和Ni2+亲和层析法得到高纯度的14-3-3重组蛋白后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中的抗体和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以评估
目的:应用吲哚菁绿(ICG)显影手段在近红外荧光腹腔镜下进行的胃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来说尚处于临床探索的初级阶段,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存在争议。本文重点是在探讨吲哚菁绿(ICG)在腹腔镜胃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对于其在临床的应用,具体的主要包括ICG对于术中肿瘤的定位作用、在D2淋巴结清扫术时淋巴结显影方面的贡献及消化道重建时的血液供应评估方面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
高校专业课教师作为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主力军,对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SWOT分析法对高校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教学认知、知识储备、教学方法与教学机制影响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能力提升策略:转变教学认知,引导课程育人方向;积淀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提升教学资源整合力;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
道路目标检测是智能辅助驾驶、智慧交通等很多研究领域的关键技术。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使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来进行道路目标检测。YOLOv3作为目前综合性能最好的目标检测算法之一,可以满足道路目标检测实时性的要求,同时达到较好的检测效果。但YOLOv3依旧存在小目标检出率不高以及BBox位置不够精确的问题。本文以提高检测精度和保持实时性为目标,对YOLOv3进行了优化与改进。
目的:应用静息态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 MRI)探索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脑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功能、静息态下脑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
目的研究藏药二十五味鬼臼丸对围绝经期综合征(MPS)大鼠模型子宫指数、子宫内膜厚度、血清抗氧化能力、血脂四项、血清激素及子宫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亚型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藏药二十五味鬼臼丸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大鼠模型的调节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为藏药的生物学基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切除双侧卵巢的方法构建MPS大鼠模型,将60只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去卵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铁代谢水平变化,以及对胰岛素抵抗影响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选取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男性患者200例,年龄22-82岁,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100例,单纯2型糖尿病组100例,选取同一时间段在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记录一般资料;收集铁代谢指标、生化指标及空腹胰岛素
目的:应用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CMR-TT)技术分析高原慢性低氧环境下大鼠左、右心室心功能及心肌应力改变。方法:将6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两组:高原组22只(青海玉树,海拔3700米),平原组10只(四川成都,海拔500米)。两组大鼠在不同环境同时饲养至18周龄,均行7.0T心脏磁共振电影扫描,应用专业心脏图像处理软件分析两组大鼠左心室(LV)及右心室(RV)常规心功能及应力参数,分别包括射血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