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统计,处于高、特高采出程度阶段的油田占我国油田总数的30.53%,其探明储量、可采储量及产量都占相当大的比例。在油田开发中后期,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很多,包括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其中地质因素是内因和基础,因此,如何更准确地预测地下储层的几何形态、规模、叠置关系以及渗流特征是油田开发地质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在油田开发初期和中期,人们对地下储层研究的精度主要为小层级别的复合沉积微相(如复合水道)。然而,油田进入中后期,剩余油分布复杂,这一精度已经难以满足剩余油预测及提高采收率的的需要,尤其是对于沉积复杂的冲积扇砂砾岩储层。储层构型方法的提出(Miall,1985)为储层的精细研究和定量预测提供了系统的研究思路。储层构型(reservoir architecture),亦称为储层建筑结构、结构单元等,是指储层内部不同级次构成单元的形态、规模、方向及其相互之间的叠置关系。储层构型研究突出体现了储层内部沉积单元的层次性和结构性,这一研究在河流相储层分析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而且在地下储层研究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然而,冲积扇储层构型研究程度很低,石油大学的吴胜和教授等人于2007年在克拉玛依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分相带厘定了冲积扇内部构型分级系统,分相带建立了冲积扇内部构型模式。冲积扇构型需要分相域进行构型研究,这样才有可能构建出比较理想的构型模式,本次研究采用2种模式,一种是针对扇根构型,其主要是泛连通体,构型单元实际上是一个整体,不存在明显的分单元界限,因此更适合在4级构型单元上构型;另外一种是采用类似河流相的构型模式,因为到了扇中和扇缘部分,有水携牵引流机制,有输砂通道,这种沉积机理更接近河流相储层,因此构型借鉴顺直河或低弯度曲流河构型模式较为适合,实际上,准确地说更接近辫状河储层构型,基于这样一种理念,本次着重探讨扇中辫流带、扇端径流带的构型,并采用这种构型模式。本论文以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三叠系下克拉玛依组(简称克下组)冲积扇储层为例,综合分析六中区密井网区的静、动态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为指导,多种建模方法耦合的构型建模思路,研究冲积扇储层内部构型单元的定量几何特征与叠置模式,建立反映多级次构型界面的三维储层构型模型,为砂砾岩油藏二次开发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项目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通过对不同建模方法的研究,分析总结得到冲积扇不同构型适用的建模方法。(2)多点模拟方法在训练图像的形态及各构型比例满足实际情况的条件下能够比较好的对扇中构型进行刻画,利用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对冲积扇构型进行了尝试性的刻画。(3)通过各个建模方法的比对所得到的结论对密闭取心井区进行了精细的构型建模,平面上网格大小为10×10米,纵向上保持0.125米一个网格,为密闭取心井区三维地质研究及剩余油研究提供了准确精细的的三维地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