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毒介导的SNCG基因敲除对人结肠癌细胞SW1116裸鼠结肠癌肝转移的影响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s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慢病毒介导的SNCG基因敲除对人结肠癌细胞SW1116裸鼠结肠癌肝转移的影响。  方法:  复苏已事先进行SNCG敲除的实验组、转染空质粒的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的野生型SW1116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到一定数量后,Real 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的SNCG表达情况并进行体外细胞增殖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培养足够的SW1116细胞后,将获得的肿瘤细胞液种植于裸鼠脾被膜下,采用保脾法,建立人结肠癌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将21只裸鼠随机分成三组,依次为RNAi组(目的基因敲除组)、NC组(空质粒组)、CON组(空白对照组)。对三组裸鼠于脾下分别注射相同剂量干扰物质(即SNCG-RNAi-SW1116,SNCG-NC-SW1116,SW1116)进行干预,定期观察裸鼠精神活动状态、体重变化、脾脏原位成瘤大小变化,比较三组裸鼠的转移瘤发生部位及数量等。于注射后6周末处死裸鼠,解剖出脾脏原位肿瘤及转移瘤,做好各项指标记录,行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RT-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肿瘤标本SNCG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1、Real time PCR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靶向干扰SNCG基因表达的RNAi组细胞在SNCG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NC组及CON组均明显下降。  2、细胞增殖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证实,与NC组及CON组相比,RNAi组细胞SNCG基因的表达被抑制后,细胞的体外增殖、侵袭能力明显下降。  3、成功构建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实验中所成瘤体均经HE染色得到证实。  4、与NC组及CON组相比,RNAi组裸鼠移植瘤生长缓慢甚至不生长,原位成瘤率及肝转移率均明显下降,所成瘤体在数量、体积方面亦明显减小,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免疫组化、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NAi组肿瘤标本与其余两组比较,SNCG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体外实验结果表明,慢病毒载体介导的SNCG基因沉默使SNCG表达降低,同时抑制了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  2、成功建立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  3、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结果表明,SNCG基因沉默表达后可显著降低裸鼠脾脏原位移植肿瘤及转移瘤的数量及体积。  4、在体内,重组慢病毒质粒LV-SNCG-RNAi-EGFP构建的SW1116细胞降低了裸鼠结肠癌移植瘤肝转移模型中的原位移植瘤及肝脏转移瘤中SNCG基因的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其结果与体外实验一致,表明SNCG基因在结肠癌的增生、侵袭过程中起积极推动作用。  5、RNAi作为肿瘤的一种基因治疗手段,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RNAi抑制SNCG基因的表达有望为结肠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靶点、新手段。
其他文献
幼儿阶段是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而电子白板的运用为幼儿语言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以“爱吃水果的牛”为例,阐述电子白板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希望能为幼儿语言教学提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支架精显(StentViz)和血管内超声(IVUS)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评价支架可视性和膨胀性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同
多孔菌D-32 是1980 年一位辽宁省山区果农无意间在一棵桉梨树上发现的一种野生菌,服用该菌对胃肠动力障碍、腹胀、消化不良、慢性便秘等消化道疾病有奇效。国际上对多孔菌的研究结果表明其无毒,可食,性温味甘,能调节机体代谢,增进健康,经常食用对人体机能调节起重要的作用。其子实体中的齿孔酸可用于合成甾体药物,是治疗内分泌疾病,雄性器官衰退及某些妇科疾病的主要药物,也是治疗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的辅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也说过:“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