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是我国城市环境布置和园林绿化美化必不可少的材料,但目前应用的一串红以红色低矮品种为主,花色、株型等性状较为单一,且应用中的品种多来自国外,我国自育品种较少,因此培育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优质、新颖的一串红品种已经迫在眉睫。杂交育种是培育花卉新品种的常规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目前国内一串红杂交育种研究尚处于基础阶段,亲缘关系分析、基础遗传规律及遗传表现分析、杂种优势分析等研究报道均较少,更增加了一串红育种工作的难度。本试验以’彩铃红’、’红粉佳人’、’白马王子’、’橙香公主’、’展望紫’、’展望红’、’展望淡紫’为试验材料,首先对一串红杂交育种工作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以’彩铃红’、’红粉佳人’、’白马王子’、’橙香公±’、’展望紫’为试验材料进行Griffing1完全双列杂交,对20个杂交组合的杂种F,、F2代的主要遗传性状表现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并对’彩铃红’多分枝性状进行了F1代回交检验和F3代进一步检验,同时结合育种目标和层次分析法分析从大量F2代群体中选择花色、株型等综合表现好一些株系。试验中还运用了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一串红品质影响最大的株高、盛花期、透色期和花轮间距进行了遗传模型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严格的自花授粉是一串红温室种植的主要授粉方式,虫媒、风媒有助于授粉。一串红小花花冠长度在未达到花萼长度的1/2时柱头已具备可授性,之后柱头可授性随小花开放逐渐上升,在小花伸出花萼正常开放前后最强,开放后逐渐下降。凉爽通风、温度适宜的环境更适宜一串红杂交育种工作的进行。一串红止反交结实率差异较大,以自然结实率较高的品种为母本的杂交组合结实率相对更高。2、F1代花色同一组合内未发生分离,且F1代整体只出现深紫红色和红色两种花色,表现出紫色对对玫红色、白色、橙色、红色的不完全显性、红色对玫红色、白色、橙色的完全显性。从F1代遗传变异上看,叶面积性状则表现出遗传差异中等,其他性状均表现为遗传变异较小,F1代群体除叶面积性状表现参差,其他性状均指标表现均较为整齐。F1代超亲个体均大量出现,超低亲现象最显著是第一对真叶期、现蕾期、透色期和盛花期性状,F1代整个物侯期较亲本显著提前。茎秆粗、花序长、花轮数、株高、花梗粗、花序轴粗等性状均出现大量的超高亲个体,有利于一串红观赏价值和品质的提升。而现蕾时节数、株高、茎节间距、花序轮间距的杂种优势则会不同程度的降低一串红的观赏性或者不利于生产应用。综合各组合的表现,笔者认为’红粉佳人’X ’展望紫’、’彩铃红’ X ’红粉佳人’、’展望紫’ X ’红粉佳人’、’展望紫’ X ’橙香公土’4个组合在F1代综合表现较为优秀,具有较高品质。3、F2代花色出现广泛分离,不同组合表现不同。F2代出现7种新颖花色,分别是淡紫色、紫红色、淡粉色、红白复色、粉白复色、玫红白复色和紫白复色。20个组合中,分离最广泛的杂交组合式是’橙香公主’与’展望紫’、’白马王子’与’展望紫’。综合F2代花色表现,推测’红粉佳人’基因型为PPwbbeerrLLIntInt,’彩铃红’基因型为PPvvbbeeRRLLIntInt,’橙香公主’基因型为PpwbbeeRRllIntInt,’白马干.子’基因型为ppwbbeeRRLLIntInt,’展望紫’基因型为PPVVbbeeRRLLIntInt。新产生的紫红色基因型为PPVvbbeeRRLLIntInt,淡紫色的基因型为PPVvbbeeRRllIntInt,淡粉色基因型为 PPwbbeerrllIntInt,带紫晕的 白白色基因型为 ppwbbeeRRLL IntInt。而最终花色基因型的确定仍然需要进一步的试验验证。整体来看,F2代与F1代在多个性状上差异均十分显著,F2代第一对真叶期、现蕾期、透色期、盛花期均较F1代推迟,抽穗叶片数均较F,代增加,茎节间距变短,株高明显较F1代增加,小花数目变化差异不显著或有小幅度增加、花序长度较F1代显著变短,花轮数目变少,花轮间距变短,叶面积延续了F1代的杂种优势,叶子长宽比较F1代下降,叶形更倾向于长形。从衰退上看,总体F2代整体生长势和观赏性弱于F1代。F2代茎节间距、茎粗、小花数、花序轴粗、花轮间距、叶面积这6个指标的正向或者负向衰退均有利于生长或观赏价值的提高,但其衰退值较小;其他9个指标表现出正向或负向衰退则会降低观赏价值和品质。从遗传变异频率上看,F2代中,现蕾期、透色期、盛花期、茎粗、小花数、叶子长宽方面变异幅度相对较小,遗传变异情况相对稳定,而其他各性状F2代都比较容易发生广泛分离。4、’彩铃红’多分枝性状相对’非彩铃红’少分枝性状为隐性性状,且多分枝性状由两对基因核控制,只有当两对基因均为隐性且重叠互作时,才表现出’彩铃红’型,且经过F2代分离得到的’彩铃红’单株株型能稳定遗传。5、选育出玫红色、白色、橙色、紫色、紫红色的多分枝’彩铃系列’株系。选育出淡粉色、红白复色、粉白复色、玫红白复色和紫白复色品种的新颖花色株系选育出淡紫色、紫红色、玫红色、红色、橙色、白色、紫色的不同株高的综合性状表现优秀的株系Ⅰ级27株、ⅡI级149株、Ⅲ级169株6、利用植物主基因+多基闵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分别对株高、花轮间距、花序长和盛花期进行遗传模型判定。结果显示株高和花轮间距性状都符合E-6类等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盛花期性状的遗传模型符合E-5类,为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花序长性状的遗传模型符合D类为两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