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汉语中,“偏”与“就”是两个使用频率高、用法复杂的词,作为语气副词,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历时与共时结合的方式对语气副词“偏”与“就”进行考察,在历时层面上,主要运用语法化理论考察二者的语法化历程,并对其机制进行分析比较;在共时层面上以三个平面理论为框架,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上对二者进行分析。全文除绪论外,共分为四个部分:语法化方面,主要从初始、发展和形成三个阶段来考察“偏”与“就”在语法化过程中的特点,“偏”的虚化源头是形容词,本义表示“头偏”,在逐步虚化的过程中,由形容词演变为副词,最后虚化为语气副词。而“就”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本义表示“接近或到达某处”,在虚化的过程中,动词的功能逐渐弱化,最后虚化为语气副词。形成机制上,主要从句法、泛化、隐喻和主观化四个方面来分析“偏”与“就”语法化的动因。句法功能方面,“偏”与“就”都可以位于句首或句中,在句中做状语,可以和能愿动词连用,当它们表示“态度坚决”或强调语气时,有时可以相互替换使用。在和其他副词连用与合用的句子中,“偏”更多地与表示转折的副词合用,而“就”不仅可以和转折的副词合用,还可以和表示肯定语气的副词连用。通过比较发现,“就”的句法位置更加灵活多变,受约束的条件更少,不论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使用的范围都更广一些,适用的句式也更多一些。语义功能方面,“偏”与“就”有很多相似点,在语义解释上它们都可以表示“态度坚决”,表达强调语气;情态传达上,“偏”与“就”都可以表示强调情态和逆转情态;在语义辖域方面,“偏”与“就”都可以位于句首管辖后面的整句话,还可以位于句中管辖相邻的谓语成分。但是“就”在语义和情态传达方面,都比“偏”的内容和功能要丰富,不仅可以表示强调语气还可以表示将就语气,在句中管辖范围更广语用功能方面,“偏”与“就”作为语气副词,都可以表示强调语气、辩驳语气和诧异语气;句类分布方面,“偏”与“就”都可以分布在陈述句和疑问句中;“偏”与“就”作为焦点敏感算子时,在语音上都要重读,语义上起突出强调的作用。但是“就”还可以位于反问句和感叹句中,作为焦点敏感算子时它的句法位置更加灵活,可以位于句尾,语气更加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