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9年,霍纳首次提出了“成功恐惧”的概念,“成功恐惧”又称为“成就恐惧”或者“逃避成功的动机”,是指个人对其行为获得成功结果的恐惧,由于预见到成功会产生使人恐惧的结果,所以在以后从事类似活动时,个体有可能放弃积极行动,改以消极应付。这个概念引起了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Horner的开创性研究引发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其主题统觉测验的研究范式被世界各国的研究者所广泛沿用。本研究的目的是采用王芹编制的大学生成就恐惧量表施测,减少主试主观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大学生成就恐惧的现状。并对成就恐惧的主要影响因素家庭功能和性别角色态度进行研究,构建家庭功能、性别角色态度、成就恐惧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存在接近中等水平的家庭功能和成就恐惧,性别角色态度趋向于现代。(2)大学生成就恐惧的学校类型和性别的主效应显著,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高校学生的成就恐惧水平显著高于本科一批和高职高专类学生,男生的成就恐惧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大学生成就恐惧的学校类型和性别的交互作用高度显著。(3)大学生家庭功能的学校类型、性别主效应显著,本科二批和高职高专类学生的家庭功能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类,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家庭功能的学校类型和性别交互作用显著。(4)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的性别和学校类型的主效应高度显著,男大学生的性别角色态度较女大学生更为传统,本科二批学生的性别角色态度较其他类型学校的学生性别角色态度更趋于传统。(5)性别角色态度与家庭功能和成就恐惧呈两两显著正相关。(6)性别角色态度对成就恐惧及其六个维度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其中对生活情趣的预测力较好;家庭功能对成就恐惧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情感反应和情感介入两个维度对成就恐惧的影响效果显著,但预测力一般。(7)性别角色态度在家庭功能和成就恐惧间起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