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与隐喻 ——毕加索的米诺陶版画研究

来源 :四川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itou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毕加索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沃拉尔系列版画中,米诺陶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主题。毕加索所描绘的米诺陶形象,并非简单的陈述和重现古代神话故事,而是将艺术家自身的思想与精神注入米诺陶这个形象中,以此来抒发自身的意图,表达自身的情绪。毕加索也曾明确表示,自己与米诺陶之间存在着极高的相似性。因此,米诺陶系列版画便成为毕加索艺术作品中较为典型,且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系列艺术作品。通过对米诺陶版画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到毕加索创作该系列作品时的自身情感状态,以及艺术家的内在思维与特质。艺术家在呈现其艺术作品的方式上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隐喻是这一系列作品最重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和研究毕加索创作的米诺陶系列版画,以及米诺陶系列版画背后艺术家潜在的精神内核和其表达出的主观意志。通过对毕加索表达方式——隐喻进行分析,找到毕加索与其描绘形象米诺陶之间的镜像关系,并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述。文章主要分为四个层次进行论证。第一,本文将从米诺陶版画形成的创作动机和原因出发,以社会背景和艺术家自身经历,找到艺术家在创作米诺陶系列版画前后所面对的环境与思想境况,进而分析毕加索与其描绘的神话形象米诺陶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论证的第二阶段,本文将选取几幅较有代表性的米诺陶版画,运用图像学的相关知识,对这些作品进行逐一分析,找到作品中米诺陶形象的复杂性,包括这一形象与画面中其他人物产生相互作用和关联的关系类型上的复杂性,及其在精神层面所展现出的复杂性;在本文的第三阶段,本文将运用神话学和精神分析学的相关理论,研究毕加索内心潜在的精神机制和心理防御机制,探索毕加索如何高效地将米诺陶形象作为自身的第二人格展现在艺术作品中;最后,在文章的第四阶段,笔者进一步论述由米诺陶版画所引发的问题以及米诺陶版画在毕加索个人的艺术创作生涯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意义。毕加索创作米诺陶版画的过程,如同一个与自我进行对话的过程,艺术家将主体的情绪和欲望都注入在艺术作品的表达中,将自身面临的困境通过艺术语言表达出来,从而达到排解心中的苦闷、释放压抑的欲望的目的。因此,毕加索创作米诺陶版画的过程是其走出困境的迷宫的过程,也是不断与自我达成和解的过程。通过米诺陶版画,毕加索逐渐从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转变为对更广泛的集体与事件的关注,后期的艺术创作也从对自身日记式的描绘转向对社会、战争的共情与观照。米诺陶版画既是毕加索作为艺术家面向世界与时代的一个窗口,同时也是我们研究毕加索的一个窗口;既见证了毕加索主体视角的转换,也凝练着随时代而变迁的人类意识和认知。
其他文献
气候变化对全球影响日益剧增。人类需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气候变化,如尼泊尔。《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问题:尼泊尔的生计分析》由卢尼·皮亚、凯沙夫·拉尔和尼拉杰·普拉喀什·乔希三人合著并于2018年出版。该书主要讲述了气候变化对尼泊尔偏远农村社区-车邦族的影响。本翻译报告选取该书的前两章作为翻译材料。其主要内容为:气候变化和生计资产,气候变化的社会脆弱性衡量,适应能力的分析方法和气候变化对
随着我国城市管理模式变革工作的不断深入、社会治理重心的下移、“全能政府”的职能转型,社区自组织作为城市社区自治的重要载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社区治理队伍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因此,探究社区自组织运作能力提升的路径对创新城市治理模式、提升治理队伍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K社区楼栋自管会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法、文献研究法、参与式观察法将自管会的自主运作能力划分为资源整合能力、自主管理能力、网
哈莱姆文艺复兴是美国黑人文化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标志着非裔美国人文化意识和种族意识的觉醒。时至今日,其仍对促进美国黑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黑人民族的自尊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翻译2018年出版并获得2018年美国图书奖和2019年普利策奖的传记文学作品《新黑人:阿兰·洛克的一生》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译者选取了《新黑人:阿兰·洛克的一生》一书的第一部分作为翻译材料。本实践报告从句子结构与句序两个方面
日本人的“依赖”心理乃日本人非常重要的一种心理意识,它潜藏于日本人的内心深处,表现在日本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深刻地影响了日本的社会结构。关于这种依赖心理的原型,土居健郎在其专著《甘えの構造》一书中有详细的叙述。他认为这种依赖心理来源于婴儿对于母亲的依恋,当初生的婴儿渐渐长大,意识到他与母亲是不同的存在的时候,这种依赖心理就开始产生了。依赖心理就是要否定这种母子分离的事实,追求与母亲的一体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办好继续教育”,是2020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阵地,是实现社会事业更好改革的途径之一。上海作为全国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标杆,许多改革试点项目在上海先试先行、稳步完善,上海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更是转型升级的排头兵,需要更加自觉地依靠转型发展应对上海区域创新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于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来说,需要立足大
纪录片解说词是纪录片在制作和播放过程中配合电视画面的文稿。该文稿通过对纪录片画面的准确描述和渲染,感染观众,使其了解画面所展现事物的实情、状态和意义,力争收到宣传效果。近几年,中国纪录片走出国门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的途径。然而,研究发现中国纪录片解说词翻译良莠不齐,从而大大影响了纪录片在外国的接受程度。因此,对纪录片解说词翻译的研究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纪录片《故宫》从建筑艺术、使用功能、
每个时代的艺术作品都无时无刻不映射着它所处的时代语境与社会状况,十八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催生了一批反思工业文明和人与自然关系的伟大艺术家,其中就包含了著名的画家及设计师威廉莫里斯,他在拷问和反思当时的时代状况的同时给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艺术理念,紧接着,这种亲自然的、反工业的、提倡艺术平等的艺术理念迅速在欧洲展开。第一次工业革命初期,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活动如雨后春笋般遍地生发,人们原本的生活节奏被全然打
在“创新驱动”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下,进行创客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创客教育,培养“大有可为”的创新性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社会、学校不可回避的问题。为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采用切实可行的创客教育模式,培养创新人才,推广具有丰富时代烙印的创客教育体系势在必行。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的教育环境更复杂,而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创客教育的“落地”,在我国进行创客教育的推广还面临着教育体制、经
体育教师职业成就感是指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自身职业价值观念、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充分展示,自身与学生共同发展不断提升,获得了他人的认可以及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后所产生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即体育教师职业成就感表现为成功体验与自我效能两个方面,受到其自身内部职业价值观念以及职业发展、人际关系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研究以六安市中学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式,深入了解中学体育教师职业
本研究聚焦基于TPACK的青少年天文科普课程的开发和评估。研究以滨江少年宫的天文项目高级班学员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对比分析。在为期14课时的天文系列课程教学后,通过问卷对比评估了学员的科学素养和知识内化情况,及TPACK框架下天文知识的接受能力;通过课堂观察和半结构访谈法则揭示了TPACK学习框架中的技术嵌入对学员学习的知识深度迁移、知识共享与合作、知识创作效能等学习形态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