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视角下威廉·福克纳短篇小说中叙事策略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st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福克纳(1897-1962)被誉为20世纪美国先锋派现代主义作家之一,在其作品中他大胆探索现代主义手法,展现现代人迷惘、荒诞的生存状态,为现代主义写作和世界文学做出巨大贡献。他一生创作多部具有实验性写作手法的现代主义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其作品的背景大多是福克纳以其家乡为原型而创造约克纳帕塔法县,构成世界闻名的庞大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福克纳研究开始于19世纪早期,从那时起他的长篇小说就赢得世界各地学者的广泛关注,而其同样精彩的短篇小说却长时间被忽视了。本文将以福克纳的三部短篇小说《夕阳》、《烧马棚》、《沃许》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现代主义视角下三部短篇小说的叙事策略。文章第一章将会简要介绍福克纳及其主要著作。本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福克纳生平经历和他的主要作品。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三部短篇小说的内容。第三部分则介绍本文的结构布置。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本章分为四部。第一部分阐述了国外对福克纳及其作品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国内福克纳研究的文献综述。第三部分分别介绍了三部短篇小说的研究现状。第四部分则介绍了该论文的理论框架,包括现代主义和叙事学。第三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从叙事结构、叙事角度、叙事时间和叙事指代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福克纳三篇短篇小说中的现代主义叙事策略。第一部分从叙事结构方面分析,可以看到福克纳对现代主义小说结构样式的创新,如《夕阳》中的重复模式,《沃许》中沃许的顿悟模式,《烧马棚》中沙多里斯的成长模式。第二部分从叙事视角方面进行分析,分析了福克纳《烧马棚》中的多重视角,《夕阳》中的孩童视角,以及《沃许》中的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展现了福克纳叙事视角运用的灵活性和现代性。第三部分从叙事时间方面分析了《夕阳》中的间断性时序,《沃许》中的环形叙事时序,以及《烧马棚》中非线性时序,体现了福克纳的现代主义时间观。第四部分从叙事指代角度分析了三部短篇小说中的暗示以及象征的运用,并探讨其在刻画人物、深化主题方面的作用。第四章探讨了三部短篇小说的现代主题。第一部分分析了现代人所面临的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第二部分探讨福克纳本人及其作品体现的对现代人的殷切希望。第五章是总结部分。本章总结了福克纳对现代主义和世界文学的贡献。此外,本章还总结了福克纳小说中叙事策略所体现的现代主义特性。最后列出了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及不足,并对外来研究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被誉为“群经之首”的易经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开创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渊源。它的巨大魅力和影响至今仍渗入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独特的文本结构和语言的
颜色词是语言中一类特殊的词。语言学家从人类语言学、词汇语义学、认知语言学等角度对颜色词进行过系统研究,发现其不仅包含丰富的色彩意义,同时还承载多样的非色彩信息。这一
最早由詹姆斯·马丁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评价理论,也被称为评价系统,是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种发展。该理论主要研究语篇中的评价资源,探究人们使用何种方法来表达自己的
约翰·西蒙斯·巴斯(1930—)是美国后现代文学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于1967年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的《文学的枯竭》一文在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从此,巴斯踏上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现代社会中,中国的旅游景点,尤其是一些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