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稳态屈曲梁负刚度的主动隔振技术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ao2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精密隔振技术已被应用到众多高精尖领域中以实现微小环境振动的隔离。特别地,对于光刻机、曝光机等超精密制造装备,环境微小振动隔离是保证系统高精度稳定运行的基础。环境振动普遍以低频小振幅形式存在,为了能够有效隔离环境中的振动,隔振系统需要具有较低的固有频率即较低的系统刚度。同时,对于光刻机、曝光机等制造装备,其内部运动部件存在高加速往复运动,会对系统引入特定频率的冲击型扰动,即使通过平衡质量、主动阻尼等结构进行抵消,仍有一部分能量会传递至系统中,影响系统精度。因此,如何降低隔振系统固有频率、如何有效抑制系统内部运动单元产生的冲击型扰动,成为隔振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本文“基于双稳态屈曲梁负刚度的主动隔振技术研究”,在综合分析负刚度调整技术、主动隔振技术等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负刚度调整结构、特定频率冲击型扰动抑制、主动控制方法等方面提升隔振系统性能。采用双稳态屈曲梁结构作为负刚度调整单元,有效降低隔振系统固有频率,设计基于动力吸振原理的复合型执行器作为隔振系统作动器,利用其特有的反共振频率特性实现对冲击型扰动的有效抑制,通过期望补偿自适应鲁棒控制方法提升系统隔振性能,并通过仿真和实验对上述方法进行了验证。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针对降低隔振系统固有频率,扩展其隔振频带的问题,提出一种双屈曲梁负刚度单元结构及其刚度调节方法。基于双稳态屈曲梁结构的确定边界条件和载荷条件,推导屈曲梁的平衡方程,求解该方程的解析解和特征方程,进一步分析屈曲梁的稳态模式和跳跃模式。基于梁微分解析解,结合能量守恒定律,获得双稳态屈曲梁的刚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分析轴向力和屈曲梁的几何参数对于屈曲梁刚度的影响,建立双稳态屈曲梁准零刚度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能量法获得该系统的传递函数,并对屈曲梁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验证双屈曲梁单元结构在特定位置具备负刚度特性,为后续隔振系统刚度调节提供理论依据。针对特定频率的冲击型扰动抑制问题,提出基于动力吸振原理的隔微振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音圈电机和压电陶瓷叠堆的复合型执行器作为隔振系统主动作动器,有效利用压电陶瓷附加刚度,使其与洛伦兹电机动子质量组成动力吸振结构,利用其特有的反共振频率对系统内部惯性力产生的特定频带振动进行抑制。建立了隔振单元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负载、复合型执行器等参数对反共振频率的影响,并通过仿真验证了隔振单元反共振频率特性,为特定频率冲击型扰动抑制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针对隔振系统对不确定性参数的自适应性的问题,提出一种期望补偿自适应鲁棒控制方法,以期提高系统对环境振动、负载直接扰动的抑制能力。该方法一方面能够良好估计系统不确定性参数,另一方面能够提升系统对负载直接扰动的抑制能力,该控制策略还引入期望补偿来减少计算时间和测量噪声的影响,能有效缩短系统稳定时间。搭建实验系统,对本文提出的双屈曲梁负刚度调整结构、基于动力吸振原理的隔振方法、期望补偿自适应鲁棒控制方法进行实验验证。搭建双稳态屈曲梁负刚度特性验证平台,该结构在特定位置具有负刚度特性进行验证;搭建复合型执行器验证平台,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环境和负载的振动信号。为了使速度信号测量带宽满足隔振系统要求,通过零极点补偿方法对传感器测量频带进行扩展。使用型脉冲锤撞击基座产生外部振动,获得系统传递率曲线,验证系统的反共振频率特性,并通过对平台施加特定频率正弦激励信号验证系统对该频率振动信号的抑制作用。对期望补偿自适应鲁棒控制方法进行验证,通过与确定性鲁棒控制、自适应控制的对比实验,验证该方法对环境振动、负载直接扰动的抑制效果。
其他文献
森林和草原交错地带通常是树和草两个生物群落共同驱动下的过渡区域,呈现出树-草共存的混合地貌,是脆弱、敏感和复杂多变的生态系统之一。在林业工程的发展中,恢复与保护森林-草原交错地带的植被生态环境,对于提高物种多样性和防御自然灾害是十分重要的。足够的降雨有利于树、草生物量的生长,林火的干扰又影响树、草生物量的比例,因此降雨和火灾是影响树-草交错带生态平衡的主要因素。根据气候或火况等环境参数的变化,开展
学位
新文科背景下,提出大学生要进行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对于大学英语教学而言,不仅要着重培养学生语言本身的技能和素养,而且还需要提高他们跨文化的能力。除了增强本国文化的学习,也需要重视西方文化的学习,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将东西方文化相融合。也就是说,既要培养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同时也要树立本国文化自信,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人才。
狼与牲畜的冲突代表了亚洲野生动物管理的一个主要议题。在亚洲,狼种群与畜牧业广泛重叠,位于俄罗斯Zabaikalsky Krai南部的部分生态区,这一议题表现得尤为真实,主要原因在于狼是在此地分布最广泛的大型食肉动物,而且当地居民依靠农村饲养的牲畜维持生计。在Daursky和Valley of Dzeren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被Daursky自然生物圈保护区统治),人狼冲突是一个问题,那里有许多狼群
学位
学位
木质资源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原材料,与钢铁、水泥、塑料等原材料相比,是唯一可再生的生物质材料。合理利用木材的自然属性,提高木质材料的利用价值和应用领域,进行木质工程材料的研究与优化设计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和广泛的应用需求。点阵夹芯结构集材料设计、结构设计、功能设计于一体,是极具应用前景的轻质、强韧性材料。本文从新型木质基工程材料设计的角度出发,采用低碳、环保的木质资源为原材料,结合点阵夹芯结构轻质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具有可降解、可再生、无毒性且廉价易得等优点,可以代替石油基资源生产各种高附加值功能材料。当前,采用各种纳米结构对纤维素纤维(CFs)进行功能化已成为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其中,采用一类新型的金属-有机骨架(MOFs)对CFs进行功能化所得到的新材料,一方面MOFs赋予CFs许多新的功能(如荧光、抗菌、阻燃和光催化等),另一方面CFs为MOFs充分利用提供合适的柔性基
木材是一种天然性材料,是家居、建材、交通等领域的理想原材料。空洞、裂缝、腐朽等缺陷严重影响木材的物理力学特性,降低其质量,影响其使用价值。无损检测技术能够在不破坏检测样本的前提下,对样本内部缺陷进行检测和成像,对提高木材利用率,预测板材特性,评估古建筑木构件和古树名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本文以原木内部缺陷为研究对象,采用应力波无损检测技术,进行高精度的三维成像研究。应力波技术作为无损检测技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是世界上体型最大、分布最北的虎亚种。东北虎曾在我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由于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东北虎在我国濒临绝迹。东北虎作为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其保护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陆续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与措施,20年过去了这些措施对东北虎栖息地的恢复起到了多大程度的影响还不得而知。在人为主导景观内有效保护大型猫科动物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