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老年共病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本研究属于前瞻性研究,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某三甲医院60岁以上的老年住院患者342例,其中男性175例,女性167例。根据患者入院期间所记录的身高、体重,通过公式: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得出每位研究对象的BMI后,依据BMI<18.50kg/m2与18.50≤BMI<24.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老年共病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本研究属于前瞻性研究,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某三甲医院60岁以上的老年住院患者342例,其中男性175例,女性167例。根据患者入院期间所记录的身高、体重,通过公式: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得出每位研究对象的BMI后,依据BMI<18.50kg/m2与18.50≤BMI<24.00kg/m2分为2组。同时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共病指数、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ADL评分、FRAIL衰弱量表评分,研究对象在出院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其发生死亡、MACE、AECOPD、脑卒中或TIA、严重感染及其他可引起老年人再入院等不良结局的时间。生存时间即发生不良结局的日期与先前所记录BMI日期的时间差。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计算出生存时间均数及生存率,其差异性应用Log-rank test进行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的生存率的危险因素,自变量为已用单因素分析评估过的有意义的因素,结果用校正后的优势比(HR)和与之相应的95%可信区间表示;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确定对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中低体重指数组有91例(54.2%)发生不良结局,正常体重指数组有48例(27.6%)发生不良结局。两组患者PA、NRS2002、ADL评分、衰弱量表、是否发生不良结局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的主要疾病构成比较,P>0.05,即本研究两组间的主要疾病构成比没有统计学差异。2.本研究中的342例观察对象整体未发生不良结局的时间均数为10.08月,3月内未发生不良结局率为97.1%,6月内未发生不良结局率为88.6%,1年内未发生不良结局率为58.8%。3.应用生存分析发现,BMI、NRS2002、ADL评分、共病指数均是影响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BMI<18.50kg/m2(HR=1.553;95%CI1.027-2.349,P<0.05),NRS2002越高(HR=1.204;95%CI 1.006-1.440,P<0.05),ADL评分越小(HR=0.979;95%CI 0.964-0.995,P<0.05),共病指数越高(HR=1.149;95%CI 1.035-1.276,P<0.05),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风险越高,而其余指标均不是影响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4.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仍是BMI<18.50kg/m2(OR=1.461;95%CI0.806-2.648,P<0.05),NRS2002越高(OR=1.458;95%CI 1.023-1.465,P<0.05),共病指数越高(OR=1.224;95%CI 1.023-1.465,P<0.05),ADL评分越小(OR=0.963;95%CI 0.940-0.985,P<0.05),是老年共病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BMI<24kg/m2的老年共病患者群体中,BMI<18.50kg/m2、高共病指数、高NRS2002、低ADL评分均是影响患者发生死亡、MACE、AECOPD、脑卒中或TIA、严重感染及其他可引起老年人再入院等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衰弱状态患者营养监测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通过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医渡云数据库筛选出2013年至2020年间符合条件的慢性肾衰竭患者381例进行系统分析。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方式、透析时长等一般资料,同时监测患者入院时测得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肌酐、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目的:总结Prader-Willi综合征(PWS)患儿婴幼儿期的临床特征,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 GH)早期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020年于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儿科经基因检测确诊的10例年龄小于2岁的PWS患儿。8例患儿确诊后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rh GH)治疗,疗程均大于2年,其中1例随访5年。(1)总结PWS患儿婴幼儿期的临床特征。(2)疗效及安全性评估:(1
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人体血液系统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主要病理机制为骨髓中异常增殖的浆细胞产生大量的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其可对全身多个脏器组织造成损害。肾损害(Renal impairment,RI)是MM并发症中较为严重的器官损害,而肾功能的水平是决定MM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主要通过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初诊MM患者的临床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探索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哮喘行动计划中支气管哮喘儿童依从性情况,判断依从性差异对支气管哮喘控制情况的影响,评估电子版《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在门诊对于5岁及以下儿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评估5岁及以下支气管哮喘儿童依从性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纳入2017.08—2019.12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哮喘门诊首次确诊4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均予吸入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
研究目的: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CPS)是严重危害儿童生命健康的先天性心脏病。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是目前治疗CPS的首选方法,然而CPS介入治疗技术难度高,国内仅少数医疗中心常规开展CPS介入治疗。本研究旨在评价本中心PBPV治疗CPS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总结临床经验,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
目的研究1型糖尿病(T1DM)儿童青少年乳糜泻(CD)相关抗体,了解CD相关抗体情况,以及与生长发育、CD相关症状和代谢等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儿科诊治的76例T1DM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长)、体重、糖尿病病程、胰岛素用量(精确到0.01U/(kg·d))、胰岛素治疗方式等;记录患儿腹痛、腹泻、腹
第一部分极早产儿出生时维生素D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目的:通过测定极早产儿生后24h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分析极早产儿出生时维生素D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极早产儿(胎龄<32周)单胎100例
目的: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丢失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重要病理特征。多项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可能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和功能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目前已有研究在动物和细胞水平中证实了EGFR基因表达在PD发病机制中的作
第一部分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合并宫外发育迟缓的高危因素分析目的:回顾性分析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临床资料,探讨早产儿NEC合并宫外发育迟缓(Ex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EUGR)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21年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1例NEC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
目的系统总结小儿庞贝病(PD)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点及规范酶替代治疗(ERT)的宝贵经验,为PD的早期识别、诊治及预后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及PICU 2016年12月至2021年3月收治确诊为PD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年龄分为婴儿型庞贝病(IOPD)组及晚发型庞贝病(LOPD)组;同时根据是否应用人重组酸性α-葡糖苷酶(rh GAA),分为ERT组和无ERT组,ERT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