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物质与精神谁是第一性的基础上,波普尔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唯物主义原则。然而,波普尔又似乎超越了这一原则。他认为,我们所处的世界的确具有某种实在,不过,这种实在必须与我们的感觉相联系。如果我们肯定了物质的实在性,也就肯定了我们感觉的实在性。与此同时,我们的精神也具有某种实在,这种实在与我们的心灵相联系,这就是被波普尔称之为的世界3。世界3并不是孤立的,它起源于世界1,产生于世界2。世界3一经产生就具备了强大的理论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世界2,促使世界2以极大的热情探索世界1,改造世界1。世界1、世界2与世界3这种既区别又统一,且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我们人类的整个认识过程。我们的认识把这个世界分成了多元,而且每一元都具有它自己的实在性。如果我们否定了其中一元的实在性,也就不能肯定其它两元的实在性。世界的这种多元实在性促进了人类知识的横向增长,使世界3具有了无限的逼真性和开放性。然而,对于世界3是否真实可靠方面,波普尔运用了他的证伪主义原则。证伪主义原则一方面揭示了世界3所存在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使世界3走向了非理性主义的泥潭。这正是波普尔理论的矛盾之处,也是知识确定性的问题所在。其实,这就是实在,它反映了事物的本身,因为问题才是实在的本质。没有了问题,你又是如何确定你的实在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