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新小卷蛾生物学、生态学及防治研究

来源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anwu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角新小卷蛾(Olethreutes leucaspis Meyrick),别名黄三角黑卷蛾,属鳞翅目,小卷蛾亚科。在国内各荔枝、龙眼产区均有发生,主要以幼虫为害嫩梢、嫩叶,影响光合作用和树势的正常生长发育,特别在夏、秋梢期危害尤为严重,直接影响翌年结果母枝的形成。目前三角新小卷蛾的发生量已占为害荔枝和龙眼各种卷叶蛾总量的85%以上,已成为危害荔枝、龙眼卷叶蛾类的优势种群。本课题对三角新小卷蛾的生物学、生态学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观察其生活习性,掌握其发生为害规律,为有效的防治该虫提供科学依据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三角新小卷蛾生物学:三角新小卷蛾在大棚(海南儋州)条件下一年发生10代,世代重叠。幼虫有6个龄期,整个幼虫期都藏匿在卷叶中为害,老熟幼虫多在附近稍老的叶片上沿叶缘作叶苞并在其中化蛹。成虫羽化高峰期在下午2~4时,产卵前期1~2d,卵散产在已萌动梢芽上的复叶或小叶缝隙间,也有产在小叶叶脉间。2)三角新小卷蛾生态学:通过5种拟合方法的测定分析,三角新小卷蛾幼虫在荔枝园遵从聚集型分布,且随着虫口密度的提高聚集强度逐渐增强。三角新小卷蛾各虫态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5个温度处理下三角新小卷蛾的种群趋势指数从高到低为:60.80(24℃)>53.76 (28℃)>30.24 (32℃) >30.00 (20℃) >26.84 (16℃),表明三角新小卷蛾喜高温,适宜的生长发育温度范围在24~30℃之间。湿度对三角新小卷蛾的生长发育也有一定影响,在5个不同相对湿度处理下三角新小卷蛾种群趋势指数从高到低顺序为:63.34(75%)>53.09 (85%)>41.74 (95%) >33.17 (65%) >23.87 (55%),试验表明三角新小卷蛾更偏好高湿,适宜其生长的湿度范围为75%~90%。食物影响因子试验表明荔枝、龙眼是三角新小卷蛾的适宜寄主,5种植物对三角新小卷蛾种群趋势指数的影响从高到低为:60.80(荔枝)>53.76 (龙眼)>49.00 (柑桔) >36.10 (莲雾) >30.60 (芒果)。试验中取食莲雾和柑桔的三角新小卷蛾各虫态发育相当良好,但是在果园实际调查中还未发现三角新小卷蛾对这2种植物的为害。3)防治研究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功夫菊酯的LC50为0.6786mg/Kg,毒力最强,其次是阿维菌素,LC50为1.4096mg/Kg。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功夫、乐
其他文献
本试验观察了番茄叶霉病在当地大棚的发病情况;测定了番茄叶霉病菌粗毒素的生物活性及番茄不同抗病品种经该菌毒素处理后植株体内的某些保护酶(POD、SOD、CAT和PAL)、抗性物质(可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昆虫形成了复杂而敏锐的嗅觉系统,藉此感受环境中大量的化学信息,并做出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反应,如取食、交配和产卵。大量研究证实,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首次报道了由Alternaria gypsophilae万寿菊链格孢叶斑病在吉林省东部地区的发生。 详细描述了该病的症状:叶、茎、花上形成褐色、紫褐色、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病斑中央灰白
近年来,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SRBSDV)在我国南方地区发现,并迅速在长江以南地区爆发,严重降低我国水稻产量。然而,目前田间缺乏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