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室内装修对于建筑遗产的保护和修复意义重大,但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却并不重视。既没有信息采集的共同体系与价值评估上的系统研究和基本共识,也缺乏合理有效的修复策略和适宜性的修复技术,由此而带来的是保护修复实践存在着众多问题。建筑遗产室内装修适宜性修复技术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与工程界十分重视,论文基于价值评估理论,深入地研究了建筑遗产室内装修的适宜性修复模式、策略和技术,研究内容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主要内容简要概括如下:1、提出了适宜性修复目标和修复原则本文针对建筑遗产室内装修保护修复这一状况,通过对国内外与国际宪章建筑遗产保护修复理论和观点的分析,提出建筑遗产室内装修适宜性修复的目标和原则。(1)建筑遗产室内装修适宜性修复的目标:旨在解决室内装修遗存保护修复的困境和实现室内装修遗存的价值。(2)建筑遗产室内装修适宜性修复的四项原则:不改变原状原则、真实性原则、适宜性原则和完整性原则。相关修复理论和四项修复原则将共同指导修复实践,并为修复模式的界定,修复策略和技术的选择奠定理论基础。2、建立了20世纪建筑室内装修价值评估体系价值评估体系是分析建筑遗产室内装修适宜性保护修复模式的基础,是进行保护修复的关键环节,只有在客观、准确的价值评估结果的指导下才能实现建筑遗产室内装修的价值,也才能实现真正的合理有效的保护。本文结合建筑遗产价值理论和建筑遗产室内装修价值的特性,从建筑遗产室内装修本体价值和残破性相关价值两个方面构建了20世纪建筑遗产室内装修价值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评估对象的室内装修综合价值进行了评价,并根据评估结果将建筑遗产的室内装修分为四类保护级别,为建筑遗产室内装修适宜性修复策略和技术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3、提出不同破坏程度的室内装修信息采集方法与对策针对建筑遗产室内装修价值评估体系的各项指标,本文开展的具体工作如下:(1)回顾和整理了建筑遗产室内装修的文献资料,以中国传统和西方古典的装修思想这两条主线为轴,总结出室内装修风格的装饰规律和美学特征。(2)通过对室内特征要素的进一步研究,结合现场踏勘和三维信息采集等现代技术和手法,给出了针对不同破坏程度室内环境的信息采集对策和技术手段,并将采集后的数据信息以科学谨慎的态度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为室内装修修复策略和技术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4、提出了建筑遗产室内装修四种适宜性修复模式和策略修复模式和策略是建筑遗产室内装修修复的两个重要方面,具体工作如下:(1)修复模式是建筑遗产室内装修修复的大略,其基本类型有四种:零干预修复模式、低干预修复模式、中干预修复模式和高干预修复模式。这四种模式因客观、具体和针对性强,更适合室内装修遗存状况复杂、修复难度高、变动频繁等不同情况。(2)四种修复策略对应于四种修复模式,应根据建筑类型和室内装修遗存的价值评估结果和破损程度,从原貌保存、加固维修、存遗更新和完形修复等视角选择合适的修复策略。这四种修复策略对应着适用的执行标准,并结合修复实践案例进行阐述,理论结合实践,使修复策略更能适应复杂多样的建筑遗产室内装修的保护和修复实践。5、提出了建筑遗产室内装修的具体适宜性修复技术建筑遗产室内装修的修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求各类修复技术需以价值为标准进行选择与评价,根据现状评估得出修复层级,制定具体修复方案和选择适宜性修复技术。本文以建筑遗产室内装修的价值评估、信息采集等基础数据为依据,结合室内装修遗存特性,研究和总结了室内装修各部位和典型装饰构件的修复特点,提出了实体装修(梁柱、门窗和楼梯)、界面装修(顶面、墙面和地面)、典型装修材料和装饰构件,以及管线设施的适宜性修复技术。通过大量的修复案例的分析和各类具体问题解决的过程,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和值得注意的方面。本文最后结合荷兰多明尼肯教堂书店和上海地区的建筑遗产室内装修保护修复案例,对适宜性修复策略和技术的合理性和利弊得失进行了评析,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正在进行的和即将进行的建筑遗产室内装修遗存的保护和修复提供借鉴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