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氮胁迫下玉米幼苗性状鉴定及叶片中低氮响应基因的转录组分析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angsdk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素是蛋白质、叶绿体和核酸等有机物的重要组成元素,与玉米根系构型建成和叶片光合作用密切相关。本研究以玉米自交系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方式对玉米幼苗进行低氮和正常氮素水平处理,在分析其外观和生理性状变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转录组技术分析其叶片体内的基因表达谱变化,为解析玉米对氮素的利用机制积累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35份玉米自交系的叶片和根系对低氮胁迫的反应在基因型间存在明显差异。与正常氮素水平处理相比,低氮胁迫处理14 d,幼苗第1叶(L1)的SPAD值、第2叶(L2)的SPAD值、地上部干重、单株干重整体分别下降了47.22%、41.39%、20.73%和6.79%,根干重、根冠比、总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体积、侧根数和初生根长整体分别增加了90.25%、136.69%、1.86%、8.63%、2.69%、12.98%、15.35%和25.62%。经过综合得分分析,依照对低氮胁迫的反应不同,35份玉米自交系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包括耐低氮型(Ⅰ型)9份、中间型(Ⅱ型)玉米自交系15份和低氮敏感型(Ⅲ型)玉米自交系11份。其中,低氮胁迫下,耐低氮玉米自交系幼苗期叶片SPAD的降幅较小,根系生物量增幅较大,地上部和整株生物量维持不变,根系性状中各指标(除根平均直径)均大幅度增加,因此具有更高的低氮适应能力。2.低氮胁迫下,玉米自交系幼苗单株和地上部的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L1和L2的生物量、氮素积累量、叶面积、SPAD值、净光合速率、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可溶性糖积累量和淀粉积累量也均显著下降,且耐低氮型玉米自交系PH4CV这些指标的降幅小于低氮敏感型玉米自交系PH6WC。相反,玉米叶片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在低氮处理下第6 d下显著升高,低氮下PH6WC的L1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无变化,而PH4CV的L1的GS活性显著增加了68.25%,PH6WC的L2的GS活性显著下降了59.90%,而PH4CV的L2的GS活性无变化。3.在低氮胁迫处理6 d,PH4CV玉米苗期L1和L2中分别有1815个和189个基因相较于正常氮素处理差异表达,其中上调的基因数目分别为1216个和69个,下调表达的基因数目分别为599个和120个,可归于生物反应、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组,涉及氮代谢、光合作用、自噬调节、衰老相关和次生代谢等众多功能类别。在差异表达基因(DEGs)中,有8个参与氮素转运或代谢的基因、13个自噬基因、7个衰老相关基因、22个参与光合作用的基因和6个糖代谢基因,且经过与叶片的SPAD值、干重、氮素积累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等5个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多数基因均与叶片SPAD值显著相关,仅Zm00001d018568与叶片SPAD值和叶片氮素积累量显著相关,Zm00001d041819与SPAD值显著相关,Zm00001d016558与可溶性糖积累量显著相关。在众多DEGs中,有111个转录因子基因,涉及30个类别,互作分析结果显示,Zm00001d040947与除Zm00001d021057外的110个转录因子均具有互作关系,Zm00001d018568基因与除DBB、E2F-DP和PLATZ转录因子外的27类转录因子(共91个)均存在互作关系,Zm00001d054071基因仅与NAC、MYB、C2H2、HSF和MADS-M-type等5类转录因子存在互作关系,Zm00001d041819仅与MYB、WRKY、AP2/ERF-ERF、GRAS和GARP-G2-like等5类转录因子存在互作关系,而Zm00001d016558仅与b ZIP、LOB、zf-HD、AP2/ERF-AP2和C3H等5类转录因子存在互作关系。说明低氮诱导玉米幼叶衰老过程中,光合系统受到影响,参与碳氮吸收、代谢和再利用等途径的基因被激活,叶片中储存的营养物质被有效再利用,加速叶片衰老,以维持新生叶片或组织的正常生长。转录因子可能参与调控氮素转运或代谢基因、氮素转运蛋白基因、自噬基因和衰老相关基因等结构基因,从而导致低氮胁迫下叶片SPAD值下降和氮素积累量降低等现象的出现。
其他文献
水下作业工具库快速换接工具装置是实现水下机器人在水下完成换接作业工具任务的重要装置。我国的相关研究虽然已经有一定成果,但是与国外相比还具有较大差距。本文对快速换接工具装置进行设计,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并进行了实验验证。这对提高我国水下作业系统的作业范围有重要的实用价值。首先介绍了快速换接工具装置的国内外相关发展现状。根据快速换接工具装置的作业环境,分析了快速换接工具装置的系统组成。研究了快速
现代工业社会的设计和制造水平是其发展程度的重要体现,为满足更高的生产制造要求,新的机械工程设计理论开始出现。由于拓扑优化与传统改善结构形式相比能够有效节约成本,因此拓扑优化一直是机械工程等设计领域中的重点探索方向。这其中,针对板结构加强筋结构的拓扑优化能够有效提高结构的力学性能,所以板结构加强筋结构布局的拓扑优化设计对于满足实际工程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移动渐近线方法对拓扑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基于
目前,材料的制备研究已从简单合成的初级阶段进入定向设计合成的新阶段,生物模板法因具有产物形貌可控、合成工艺环保简单等特点,逐渐成为新材料合成热点之一。部分有机生物因自身生理特性,在其被作为模板进行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可对其定向培养,进而实现材料内特定元素的自掺杂。利用生物模板的自掺杂特性,本文通过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法实现水葫芦模板TiO2的砷自掺杂改性,并将其应用于水体中砷的去除。本文对水葫芦模板采用以
在海洋油气开发中,电液复合式水下控制系统是水下生产控制系统的主流形式。水下控制模块(SCM)作为水下生产系统的控制中心,是确保水下油气开采的关键设备之一。目前,SCM的核心技术长期被欧美发达国家所垄断,严重制约着我国深海油气装备的发展。SCM的国产化,对于实现我国海洋油气自主开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针对工程应用电液复合式水下控制模块的设计及试验进行研究,主要进行以下研究工作:(1
单原子催化剂(SACs)由于其在催化剂表面最大限度的负载分散的金属原子达到最大的单原子利用率、具有新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且在清洁能源相关的应用领域的多种反应中具有高的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研究,特别是它们在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和氧还原反应(ORR)中的高活性和选择性。CO2RR技术致力于将CO2和H2转化为烃类和醇类等高附加值燃料或商用化学品,有助于解决能源和环
学位
聚吡唑硼酸盐配体是一种典型的蝎形配体,吡唑环和硼原子上取代基的不同,造成配体的电子效应和位阻效应各异,为研究配合物结构和反应性能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本论文选取吡唑上带不同取代基的二吡唑硼酸盐配体[(BBN)Bpx]-(Bp)以及类Bp配体([(BBN)B(7-azaindolyl)2]-)与Cu(PPh3)2NO3(I),Ni Cl2(PPh3)2反应,合成了8种含有抓氢键类弱相互作用的金属配合
聚合物基压电纳米复合材料凭借其优越的性能逐渐受到压电材料领域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PA1111/BaTiO3压电纳米复合材料不仅具备较纯聚合物更高的压电和铁电性能还同时具备PA1111的易加工性能,具有较突出的综合性能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采用BaTiO3(BT)纳米粒子,1,11-十一碳二元酸和1,11-十一碳二元胺为原料,采用原位成盐-熔融聚合法制备了纳米粒子质量分数为0%、2.5%、5%、7
班级文化建构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隐性的德育资源,在班级德育管理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开展班级德育管理工作时,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入手,多角度地建构班级文化,营造出浓郁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体验班级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与班级文化互动,受到良好熏陶,实现有效发展。结合建构班级文化的经验,阐述建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策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