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针刺结合良肢位治疗脑梗死偏瘫的临床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nv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分期针刺结合良肢位的联合治疗手段对脑梗死偏瘫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均为80例。其中A组为治疗组,B、C组为对照组。A组采用分期针刺结合良肢位,B组采用常规针刺结合良肢位,C组采用常规针刺。三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1)常规针刺:参照孙国杰主编的《针灸学》。上肢取穴为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取穴为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予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分钟。(2)分期针刺:软瘫期在常规针刺取穴基础上加内关(双侧)、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痉挛期在常规针刺取穴基础上加天井、阳池、居髎、委中、丘墟。予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分钟。(3)良肢位:在卧床时及针刺不影响取穴的前提下进行良肢位教育。指导患者保持符合康复医学理论正常模式的良肢位摆放。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分别施以仰卧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的良肢位。以上三组治疗均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所有患者均分别于治疗前后留取静脉血进行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的检查,包括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分别进行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I评分)、运动功能评定(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评分(ADL评分)及总的临床疗效评定,评价各组疗效。结果:1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1.1全血粘度治疗前全血高切粘度A(5.29±0.10)、B(5.25±0.10)、C (5.27±0.09)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血低切粘度A(11.14±0.41)、B(11.20±0.43)、C(11.20±0.43)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各组具有可比性。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对改善全血粘度都有效。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全血高切粘度A组(4.32±0.11)低于B组(4.61±0.14)(P<0.05)、C组(4.69±0.10)(P<0.01),B组低于C组(P<0.05);全血低切粘度A组(9.73±0.52)低于B组(10.38±0.59)(P<0.05)、C组(10.71±0.60)(P<0.01),B组低于C组(P<0.05)。说明三种治疗方案中以分期针刺结合良肢位对改善全血粘度效果最好。1.2红细胞压积治疗前A(57.30±2.81)、B(58.17±2.93)、C(57.17±3.07)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各组具有可比性。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对改善红细胞压积都有效。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A组(53.30±2.91)低于B组(56.17±2.93)(P<0.05)、C组(56.00±3.23)(P<0.01),B组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三种治疗方案中以分期针刺结合良肢位对改善红细胞压积效果最好。2疗效评定2.1总的临床疗效A组基本痊愈11例、显著有效29例、有效38例、无效2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97.50%。B组基本痊愈7例、显著有效25例、有效36例、无效12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85.00%。C组基本痊愈4例、显著有效20例、有效30例、无效26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67.50%。A、B、C三组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任意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5)。说明三种治疗方案中以分期针刺结合良肢位的疗效最好,常规针刺结合良肢位之疗效优于常规针刺。2.2 NFI评分治疗前A(18.80±9.60)、B(18.87±8.52)、C(20.03±8.27)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各组具有可比性。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对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都有效。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A组(8.10±4.92)低于B组(11.57±5.75)(P<0.05)、C组(15.83±8.39)(P<0.01),B组低于C组(P<0.05)。说明三种治疗方案中以分期针刺结合良肢位对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效果最好,常规针刺结合良肢位疗效优于常规针刺。2.3 FMA评分治疗前A(28.13±17.39)、B(27.57±15.20)、C(23.53±13.88)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各组具有可比性。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对改善运动功能都有效。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A组(59.50±14.50)明显高于B组(51.00±16.87)(P<0.05)、C组(40.23±16.51)(P<0.01),B组明显高于C组(P<0.05)。说明三种治疗方案中以分期针刺结合良肢位对改善运动功能效果最好,常规针刺结合良肢位之疗效优于常规针刺。2.4 ADL评分治疗前A(43.33±20.94)、B(42.67±23.03)、C(37.50±20.88)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各组具有可比性。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对改善日常生活活动都有效。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A组(75.50±17.97)明显高于B组(64.17±20.47)(P<0.05)、C组(53.13±22.47)(P<0.01),B组明显高于C组(P<0.05)。说明三种治疗方案中以分期针刺结合良肢位对改善日常生活活动效果最好,常规针刺结合良肢位疗效优于常规针刺。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病程作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以A组80例患者发病至开始分期针刺结合良肢位治疗的病程为自变量,以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为应变量,建立直线回归方程为Y?=14.89-0.22X。回归系数为-0.22。所以患者发病至开始分期针刺结合良肢位治疗的病程,与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为负相关,即患者发病至开始分期针刺结合良肢位治疗的病程越短,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变越大,可以认为疗效越好。结论:(1)通过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和各项疗效评分的综合评价证实,三组治疗方案对脑梗死偏瘫均疗效确切。其中,治疗组(分期针刺结合良肢位)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常规针刺结合良肢位、常规针刺)。常规针刺结合良肢位的效果优于单纯的常规针刺(。2)分期针刺结合良肢位治疗介入越早,对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越好。
其他文献
独一味为唇形科独一味属植物,是我国藏、蒙、纳西等民族习用药材,具有活血止痛,化瘀止血等功能。近年来,藏药备受人们关注,独一味由于其疗效好且迄今未发现毒副作用而广泛应
目的目前全世界吸烟人数约有13亿,每年有49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烟草生产和消费国,现有烟民约3.5亿。每年死于烟草相关疾病的人数为100万,超过因艾滋病、
目的:探讨调脂汤防治高血脂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取纯种新西兰大耳白兔40只,雌雄各半,体重1.9-2.1 kg,兔龄4个月,随机分为正常对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汤周期性外治亚急性和慢性肛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亚急性和慢性肛门湿疹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试验组40例,对照组39例。试验组采用复方苦参汤熏
视神经炎(ON)为临床眼科中常见的视神经病变,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为突然性的单眼视力下降,严重者可在短期内丧失视力。视力改变的严重程度不尽相同。儿童ON常会引起急性或亚急性
乳腺增生病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乳腺单发或多发性结节,或境界不清的乳腺增厚区,不同程度的疼痛或胀痛,与月经有相关性,存在可能癌变的倾向。西医以内分泌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关于其发病机制问题一直是现代病理生理学研究的重点,以往的主要观点有血栓形成学说、脂质浸润学说、损伤反
目的:完善肾虚质大鼠模型的建造方法,深入探讨肾虚质的体质特点;通过对免疫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表达因子的检测,探讨肾虚质大鼠免疫稳态失衡的分子机理;通过补肾、补脾药物干
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产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几乎物品都可以打上商品的烙印,对名人姓名、肖像等形象因素进行商业化利用的现象随处可见,名人形象的广告纠纷日渐成为社
儿童语言发展研究是当前心理语言学中最令人振奋同时又最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之一。而自闭症儿童作为儿童中的特殊群体,其语言障碍问题是自闭症儿童发展和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