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的下肢力线发生变化,这些改变可能会对下肢其他关节产生影响,因此,我们调查患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生活质量,探讨下肢力线改变对膝关节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症并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时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伴有膝关节疼痛的患者24例24髋,平均年龄63.87岁,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半年测量下肢长度,拍下肢全长(DR)片,测量下肢各力线角度,检查患者患侧髋关节及膝关节活动度,评估患者VAS疼痛评分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手术前后双侧髋关节偏心距差值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前后双下肢长度差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前后AR值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2.患者手术前后,患侧髋关节活动度总和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手术前后,患侧的膝关节活动度变化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3.患者手术前后,患侧的髋-膝踝角、膝关节生理外翻角Ⅰ、膝关节生理外翻角Ⅱ、胫股冠状角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胫骨平台-骨干角、踝角术前后变化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4.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测评表SF-36中各维度评分手术前后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其中手术后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增强,躯体疼痛感减弱,总体健康,精力和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及心理健康上均有明显增强;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恢复患肢的股骨偏心距,改善双下肢的不等长。2.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改变了下肢的各力线轴及力线角度,同时使得膝关节负荷分布发生变化。3.伴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半年后,生活质量(QOL)明显提高,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意义:本研究通过探讨全髋关节术后早期的下肢力线及各评分标准的变化,初步探讨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的改变对同侧膝关节的影响,研究表明,全髋关节置换,对下肢力线的改变明显,对同时患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改善。